顺畅很多。
马周和孙伏伽在潼关的驿馆歇了两个时辰便继续赶路,眼下的头等大事就是将这些世家子弟平安送到长安城。
因此他们不敢多休息,就差睁着眼睛睡觉了。
一路上叫苦不迭,也要咬着牙继续赶路。
在骊山,新家正在准备饭菜,两位婶婶对新的厨房很满意,尤其是窗户口的一个轮子,转起来的时候油烟全部吸出了去,比长安城的小家好用许多。
铁锅和铲子用着也顺手,多了很多新的厨具,县侯专门做了一个烤箱,就放在灶台的火边。
婶婶的厨艺水平提升很快,张阳也能得闲看看洛阳送来的信件。
李泰正逗弄着那五头小奶熊,“河间郡王与邹国公说是过会儿便来。”
李渊笑道:“这个新家当真是你一个人建起来的?”
张阳将信件收起来,“了不少心血,用了四年时间。”
“很不错。”李渊目光扫视四周,“要是有几个宫女来伺候便更好了。”
李玥端着茶水递上,“皇爷爷又说笑了,夫君就不喜生活起居被别人伺候。”
李渊喝下一口热茶感慨着,“这小子也真是,讲究起来比朕还要执拗。”
李玥笑道:“夫君的癖好向来古怪。”
说着话,李渊看了一眼张阳,“你现在还想着要将茅房建在卧房边上吗?”
“本来用来做厕所的小房间成了家里的衣帽间,就算是我现在还想这么做,也没有空间了。”
李渊抚须道:“可能你的家乡是这般,可这里是关中,还是要入乡随俗的。”
张阳点头道:“太上皇说得很对,确实要入乡随俗,既来之则安之。”
女儿用脚踩着拼图,她被这个拼图折磨了两天,她一直都拼不好。
正在用小脚踩着拼图发泄着。
这脾气随了她娘。
媳妇也希望女儿能够继承衣钵,早早地开始了学龄前辅导,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女儿,这才一岁就这般辅导未免也太早了。
张阳叹息一声,作为孩子的父亲也很无奈。
本来想着女儿要是继承不了她母亲的衣钵也就算了,简简单单过一辈子也挺好。
以前媳妇口口声声这么说,现在女儿一天天长大了,她反而成了最着急的一个。
女人心果然想不明白。
也劝过她,一时间也劝不住,夫妻俩没少闹矛盾。
“姐夫,信上怎么说的?”
张阳摇着手中的蒲扇,看着曲江池清冽的池水,“马周与孙伏伽已经出了潼关,一路上遇到了三次伏击,两次夜袭,倒也是有惊无险。”
李泰咬牙切齿,“这帮人真是大胆!竟然还劫囚。”
张阳笑道:“无妨,现在他们劫囚,来日我们可以秋后算账,更容易要挟他们。”
“青雀,你姐夫有时说话做事不着调,秋收算账这话倒是没错,与其说当面算账,不如秋收算账能够得到的更多。”
“哈哈!”张阳出声笑道:“太上皇这话好像是在说我越活越通透了。”
“你这不是通透,是更加狡诈了。”
“就当您是夸我了。”
只有远离长安,李泰才觉得自己距离那些朝中暗斗与权谋更远一些。
朝中太复杂了,父皇越来越可怕了。
就让太子在长安痛苦,还能看个热闹,李泰很庆幸当初的决定。
不多时,张公瑾与李孝恭也到了。
看到满满一桌的饭菜,李孝恭朗声道:“你小子家中的便饭这么丰盛吗?”
李玥领着小清清行礼,“见过王叔,见过老师。”
小清清咬着手指,皱眉看着李孝恭。
“这便是你和张阳的女儿?”
李玥笑道:“正是。”
李孝恭蹲下身看着这个小娃娃。
小清清对这个满脸胡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