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池也很平静,李玥和小武坐在堤岸边。
光着小脚丫浸在清冷的池水中,感受着这种凉快暑意也消退了不少。
张阳正给小武批改着数学作业,最近总有僧人成群与官府闹事,长安城时常可以看见官府的人押着一群僧人。
不要试图挑战皇帝的决心,后果就是死无葬身之地,抓了几个寺庙的领头主持,就引来这么多僧人的反抗。
他们越是反抗,朝堂越会觉得寺庙荼毒之深。
控制人心的手段总是可怕的。
皇帝留下了这些僧人的性命,已经是最大的仁慈,将这些人发往边关做苦役三年,回来后便是还俗。
批改完小武的作业,还是有不少做错的地方。
现在小武年纪还小,李玥已经尝试教她四则运算了。
理解能力上倒是可以,与媳妇恐怖的天赋相比,小武的学习能力就没有她这么优秀了。
两位婶婶匆匆回来,“公主殿下,骊山令,陛下来了。”
思绪被打断,张阳放下手中的册子,抬眼见到李世民正朝着这里走来。
李玥和小武也站起身行礼。
走到近前,李世民点头道:“不用多礼,朕来见张阳。”
小武和李玥还是拘谨地站着,再怎么样都是陛下,礼数不能少了。
避开阳光,李世民走入水榭中,“这里有湖水还有绿荫也难怪你们经常来这里走动。”
“湖水和绿荫可以带去不少暑意。”张阳扫了一圈整个曲江池,“只有三两处地方可以用作避暑。”
闻言坐下,每每和这个女婿谈话,李世民不喜欢他的这种态度。
言语谈吐不卑不亢的样子总会想到魏征。
“朕看了太子的奏章,还是劝谏朕不要松懈官学的开办。”
君臣俩人相对而坐,张阳揣着手惆怅道:“与陛下谈话时不时就会涉及政事,现在是朝堂之外,陛下是玥儿的父亲,便也是我的岳父,翁婿之间多一点家常,少一点国政大事,才对。”
“你与朕是翁婿,更是君臣,怎么能不谈国事。”
小武提着水壶小心翼翼放下,水壶中是烧好的开水。
张阳接过水壶,又往两个茶碗中放入菊与薄荷,“说得也对,我是陛下的女婿,我心系大唐与岳父的事业,我一定尽心尽力辅佐,关于开办官学的事情确实是我向太子说起的。”
李世民点头。
“陛下想过没有科举的根本是什么?”
李世民颔首道:“人才!为国所用的人才。”
张阳摇头,“科举往下便是官学,朝中开办官学遇到了重重阻碍,我觉得是陛下的方向错了。”
“你看待朕是岳父,就当半个父亲,有话你直说不用忌讳太多。”
“老师与我说过不要和皇帝走得太近,即便是岳父也要保持距离。”张阳踌躇道:“我觉得老师这话也没错,人与人之间还是应该保持一些距离,距离产生美。”
“张公瑾是一个谨慎的人,朕也佩服他,你是你,张公瑾是张公瑾。”
“对,我是我,老师是老师,我不会活成老师那样。”张阳茶水倒上放凉之后再喝。
“既然说过官学,你说朕的方向错了,错在哪儿了?”
张阳摆了摆衣袖,端正坐好,“科举是形式,官学的开办最根本的不是进度,而是教书育人,是教育。”
李世民愣神半晌,“教书育人?”
张阳点头:“说一千道一万,开办官学也是教书事业,科举是头等大事,但比科举更重要的事情还有教书育人,这便是世家的培育士子的根本,陛下应该去抓住这个根本而不是为了科举而开办官学。”
李世民思量着,“如何实施?”
“教书要夫子,夫子要朝中安排,朝中给予银钱,偏远地方更是可以安排支教,把教书育人做成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