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臂老人落寞之色尽去,咧着嘴无声大笑。
他想用最大气力“哎”一声,应下这个义子,但他不能。
“叫早嘞,活着回来才是。”
老人嘟囔着,摸了一下腰间大刀。
“有子就滚,不缺你一个。”
身旁有老兵语气生硬。
“屁话!怎么不缺我?乃公是将军亲赐名姓!你们都不去乃公也要去!”
老人骄傲地昂起头。
“将军又不是只给你一个赐了名姓,你得意个屁!”
“那你怎么没有?哈哈哈哈……”
独臂老人这一生战功彪悍,一手大刀让敌人闻风丧胆,活成了不少人的偶像。
但最让他骄傲的不是刀法,也不是六等爵官大夫,而是王五这两个字。
老兵们列阵前行。
城防军紧跟在后。
两拨人走了一盏茶时间,街道两边,有两名老兵沉默着加入队伍。
他们一个没有头发,锃亮的光头比天上的太阳还要亮。
一个脸上有一道深刻的刀疤,从左眼眉角一直到嘴巴右下角。
除此之外,他们和行进的老兵们没有任何不同。
城防军这次没有要求检查照身贴,在认人方面,他们相信最开始这几十个最小公士,最大官大夫的老兵会比他们更专业。
随着两拨人继续行进,老兵们的队伍逐渐扩大,极速扩张。
一个又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那里,披坚执锐的老兵加入了队伍,有时候还是三五个一起加入。
很快,这支披坚执锐的老兵队伍就超过了百人,咸阳街道上已经没有了行人,只有列阵而行的老兵队伍。
如果有人能飞到高空俯瞰整个咸阳城,就会发现这样的老兵队伍不止一支。
他们就像是在外的游子归故乡,又像是外出采食的蚂蚁回巢穴,从咸阳四面八方,向着同一个目标地点行进,行进……
咸阳只有两支军队。
一支是内史府管辖的城防军,负责巡守,保护咸阳安全。
另一支是郎中令掌管的禁卫军,也叫郎官,负责保护咸阳宫安全。
今日,雄伟的咸阳城拥有了第三支军队,老兵。
第一支老兵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停在了廷尉府外,共有三十八人。
很快,第二支老兵队伍也来到,混进了第一支队伍中,共有一白一十二人。
当老将王齮带着老兵六子来到廷尉府外,老兵队伍已经扩张到了一千五八百十三人。
他们纪律严明,他们沉默是金。
他们穿着甲胄,手握腰间兵器,那其中大多是剑,但也有着刀,和本不应在这个时代出现的锏,叉,刺。
守在廷尉府门口的府兵窝着长戈的掌心中满是汗水,这群老兵给他们带来的压迫感实在是太大了。
这其中有老兵们铁血气场的缘故,那股杀伐气自从离了战场,两个廷尉府府兵就没接触过。
而老兵们的杀伐之气,比他们上战场对立的六国士卒要强十倍不止!
还有老兵们的爵位。
府兵在第一队老兵来到的时候就上前询问过来意,并检查了照身贴。
来意老兵们言辞一致,来这看看。
照身贴,基本上全是簪袅,不更。
秦国唯军功论,这些老兵都是战功赫赫,每个人应该都在家享受朝堂供养,私下里府兵见到都得眼冒金星求着老兵讲战场事迹。
现在一个个都穿着破烂不堪的甲胄,站在府兵眼前,虽然不说话,但这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这就相当于一个站岗的新兵蛋子面前站了一群尉官,还都是上尉。这还不算,其中还夹杂着少校,中校,这谁顶得住啊。
“他阿母的。”
老将人未至声先到,特有的闷雷音色响彻全场,黑着脸走到列阵老兵们身前,站定,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