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才是真正的铺天盖地!
大年初一,5890万!(修正后数据)
大年初二,5230万!
连续两天票房突破五千万,两天破亿!
轰动!
媒体圈,集体出动!
放假?
都给我回来!
出外勤,去电影院,去街头,去联系深光,去美国……
什么?
去美国太难?
那电话连线总可以吧?
都给我报!
大年初三这一天,新闻专门报道了《赤壁·下》的观影潮,1分49秒的报道!
有图,有视频,有人!
有蜿蜒到电影院外的购票人群,有院线经理的采访,有路人视角的采访,有年轻情侣,有新婚夫妇,有中年影迷。
甚至还有好些上了年纪的老头。
“去年看《赤壁·上》就盼着下集,全家特意起了个大早,就为了来看下集。”
这是一位60多岁老头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的话,他的话和他本人都上了新闻。
央视是官媒,不会无的放矢。
用近两分钟的时间来报道,自然不是为了捧沈良。
那只是顺带的。
专门播这条新闻,那是为了向外界,向全世界展示国内票房市场的潜力!
什么空有人口,没有消费,平均观影人次太低?
那都不是问题!
事实证明,只要电影足够好,这片市场的潜力是无限的!
来!
都来!
外资们,还不来吗?
再不上车,可就错过最佳时机!
其实。
哪怕央视不报道,华纳、环球、派拉蒙、福克斯、迪士尼、索尼等等电影巨头已经收到消息。
没有人能忽视一个十几亿人的消费市场。
也没有人愿意放弃。
此前,华纳、环球、索尼等的撤出,只是计划中的一部分,他们只是以退为进,借此施压,谋取更多的话语权、政策倾斜。
现在有人坐不住了。
大年初四,上影的任中伦收到华纳总裁的越洋电话,对方又是拜年,又是约他年后见面。
虽然没有提具体问题,但这还用猜?
指定是探讨业务上的事。
《赤壁》这把火,烧的好,烧的妙,烧的呱呱叫!
烧的越旺越好!
万里山河一片红,全国的票房市场都被彻底激活!
两天破亿!
四天破两亿!
到了大年初五这一天,即使是返程高峰期,《赤壁·下》的单日票房仍然在4000万往上!
初六,《赤壁》票房跌落4000万,仅有3580万。
没办法。
返程人群太多,马上又要开工,哪有那么多人来看电影?
但。
初七这一天,票房再次突破4000万。
肥来了!
浩浩荡荡的打工人群体,杀回了城市,很多回农村的打工人,过年只能在网上看赤壁如何如何火。
看别人讨论。
现在,他们杀了回来,带着钞票,带着观影热情,杀进电影院!
初七、初八,《赤壁·下》连续两天逆增长,票房双双突破4000万。
初七这一天,《赤壁·下》票房突破三亿。
七天,三亿!
表现比《赤壁·上》更加狂暴,年前刚刚创下的九天破三亿的记录,再次被改写!
《赤壁·下》火的不止是票房,还有易县。
易县的赤壁拍摄地,当初并没有全拆,当地官方保留了一部分场景,不仅保留,他们还进行了加固,把它建成了永久性建筑。
随着冀省电视台,以及保定当地的报道,很多易县周边的人都跑去拍摄地参观。
易县,平时这个存在感不强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