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关于二郎神的闲谈(2 / 5)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美猴王孙大圣曾道:“我记得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可以看出来,在《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是“姓杨”的,而且居住在蜀地灌江口。

这灌江口,应该是今蜀地灌县(今都江堰市)有灌口,此地留存着二王庙这一古迹。

民间多将此地视为祭祀二郎神的正宗之地,且屹立在都江堰岷江东岸的二郎庙便是明证。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也曾道:“蜀中灌口二郎庙”

蜀地也有二王庙二郎神像官方简介:

“千古奇功都江堰,收秦时李冰率众修建,二郎神助其共同完成千秋伟业。”

从二郎神的诸多封号,如川主、川主帝君、清源妙道护国崇宁真君川蜀大帝等,皆可看出,二郎神实乃蜀地之神。

但二郎神的背景,很复杂。

他可能是身世最为复杂的神明之一了。

灌江口二郎神的原型,显而易见,应与治理都江堰的李冰密切相关。

《史记·河渠书》有记载:

“蜀守冰,凿离碓,辟(避)沫水(指岷江)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从此,蜀地成了天府之国,有了沃土万里。

古代,治水可是大功,治水者往往会被封神,成为神仙,就如大禹治水一般。

于是,李冰离世后,蜀地百姓对他感恩戴德、念念不忘,遂开始祭祀李冰。

李冰也由此踏上了神格化的道路。

最早记载李冰为神的,当属东汉的《风俗通义》,其中记载了“李冰斗蛟”“李冰斩河神”等传奇故事。

其《风俗通义》原文节选如下:

秦昭王遣李冰为蜀郡太守,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

江水有神,岁取童女二人以为妇,不然,为水灾。……冰厉声曰:“江君相轻,当相伐耳!”拔剑,忽然不见。

良久,有两苍牛斗于岸旁。有间,冰还,流汗,谓官属曰:“吾斗大极,当相助也。若欲知我,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绶也。”主薄乃刺杀北面者,江神遂死。”

蜀人慕其气决,凡壮健者,因名冰儿。

……

即在《风俗通义》的神话故事里面,江水里出了河神,每年都要娶两个未婚少女做媳妇,否则便要大发水灾。

李冰之神与江神展开决斗,最终斩杀江神。

人定神天,神干的不好,取而代之。

李冰又有治水的功绩,自然就成了水神,江神。

后面,李冰之神又经历过很多的版本的演变。

到了北宋的时候,形象逐渐演变成:

“其披金甲,珠帽锦袖,执弓挟矢,百姓望之,谓之灌口‘二郎神’。”

李冰形象的变化,或许与唐朝中期毗沙门天王相关的形象有所关联。

那时黄巢还没出生,还是有贵族之分的。

唐朝正值盛世,百姓百姓求美,求贵。

有“五姓七望”之说。

那神明的形象,自然得迎合百姓的喜好,好有香火信仰。

于是。

很多神话人物,就开始贵族化,年轻化,俊美化。

比如毗沙门天王的哪吒三太子。

李冰的形象也变成了少年郎君,但这很明显与李冰的形象还是有一些差距。

那,怎么办呢?

人们便设想李冰有个儿子,灌江口二郎就此诞生,也就是李冰之子。

灌江口二郎取代了李冰,成为民众信仰的主角。

李冰治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