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裂之时,可释放出单向的琉璃神光,纵使千里之外,亦能清晰可见。”
“届时,可将琉璃盏投掷于云层之中,以此向王灵官传递行动指令。”
……
击鼓、鸣锣等,动静太大,在古代秘密行事之时,无疑是自曝行踪之举。
故而,古时之人常以“摔杯为号,就席间杀之”之法,于无声处听惊雷,于静默中起波澜。
“摔杯为号”,常常作为古代,政治斗争、军事行动或暗杀计划中常被用作传递行动信号的手段。
一般都是,主人杯子一甩,五十刀斧手们一拥而上,将目标人物乱刀砍死,瞬间结束一场血雨腥风。
比如:鸿门宴上范增曾以摔玉为号,示意“项羽杀刘邦”。
三国之时,孙权假意与刘备联姻,计划以摔杯为号“刺杀刘备”,但因赵云识破计谋,吴国太意外摔杯导致伏兵混乱。
周瑜曾计划在宴请刘备时,示意伏兵行动“刺杀刘备”,奈何关羽随行护卫,周瑜只能放弃此计划。
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前,设宴诱捕建文帝派来的官员张昺、谢贵,他借递瓜之机摔瓜为号,伏兵立刻冲出,将“二人斩杀”,为靖难之役扫除了障碍。
……
所以啊,在古代那等风云诡谲的宴席之上,你若摔了杯子,那可着实是一件令人胆战心惊之事。
宴会之上,摔杯子,那可是要见血光的,是要杀人的。
试想一下,吃宴吃得正欢畅时,你手中杯子“啪”地一摔,众人顿时就像被惊弓之鸟惊扰,原本欢快的气氛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人心惶惶,大家心里都直犯嘀咕,以为你要动手杀人了,哪还有人有心思安心吃宴?
……
不妨大胆想象一下,降伏孙悟空之后那场盛大非凡的安天大会上。
“玉帝”携手四帝五斗三官四圣等“道门群仙”,在天庭之中大摆筵席,款待“佛门领袖如来佛祖”。
彼时,仙乐飘飘,香雾袅袅,众人谈笑风生,推杯换盏,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然而,就在气氛正酣之时,突然,玉帝旁边的卷帘大将把手中那晶莹剔透的“琉璃盏”杯,狠狠往地上一摔,只听得“啪”的一声脆响。
那声音如同炸雷一般,在热闹的宴席上炸开。
卷帘大将这一个“摔杯为号”,瞬间让整个场面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道门群仙们面面相觑,心中顿时警铃大作,他们一个个手按兵器,看向如来佛祖,眼神中满是紧张与警惕,暗自揣测:
“玉帝发号令了,我们抄家伙,乱刀砍死如来?”
而如来佛祖呢,原本正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宴席,突然听到这声脆响,心中也是猛地一震,暗自思忖:
“我擦,玉帝要干我?”
如来佛祖微微眯起双眼,目光如炬,扫视着四周,周身佛光隐隐闪烁,已然做好了应对之策。
一时间,天庭之上,气氛剑拔弩张,天庭和灵山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冲突仿佛一触即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于“萨拉热窝事件”中的那一枪。
而天地人三界大战,也有可能起源于“卷帘大将”摔杯的这一下。
……
“卷帘大将摔杯为号?”
王灵官双目如炬,神色凝重,沉声言道:
“此般安排,甚为妥当。”
“吾等当埋伏于十洲三岛之外,静候良机。”
“烦请卷帘大将手持昊天镜,密切注视东华帝君与牡丹仙子之举动。”
“若那苟且之事果真上演,烦请卷帘大将‘摔杯为号’,将琉璃盏掷于云层!”
“吾等即刻蜂拥而上,将东华帝君与牡丹仙子捉奸在床!”
“那东华帝君虽法力高强,但料想他与牡丹仙子情浓意笃、情到深处,无法自拔……之时。”
“必不防备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