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责任事故,是不是因为马周等官员偷工减料、玩忽职守造成的。
不过李明没有把这个问题明着问出来。
他不想事先定下基调、疑罪从有,强迫两位特务头子审出来一些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犯罪事实”。
李明固然很生气,但还没有失去理智到不顾“实事求是”这条祖训的程度,先射箭再画靶子。
“这个嘛……”来俊臣有些缩了,低着头不敢看他。
刚看他这扭扭捏捏的态度,李明便多少猜出来了答案,温和地鼓励道:
“我是让你们查明案情的,不是让你们寻找支持我论点的论据的。
“查出来了什么,或者没有查出来什么,你们都可以和我说。我素来都抱持着开放的态度。”
“这个嘛……”来俊臣偷偷敲了眼自己的同僚。
狄仁杰目不斜视,不搭理他。
“从你先开始说吧,俊臣。”李明道。
被陛下直接点名了,来俊臣再也搪塞不过去,只能小心翼翼地开口了,一边说,一边还不忘偷偷观察李明的神色。
“那个,启禀陛下。我……不是,微臣审问了负责大堤修筑维护的大小官吏,包括工部侍郎、滑州刺史、各县县令……”
当手下开始罗列自己做了哪些工作的时候,一般就意味着,这些工作都没有取得实绩。
李明直接打断道:
“是不是没有审出什么?”
一针见血。
来俊臣支支吾吾:
“也……不能这么说,微臣已经掌握了一些贪赃枉法的线索,只要陛下再假臣以时日,用用劲……”
你这酷吏来俊臣还要再用劲,只怕朕的命官都得被你给废了……李明打断了对方“加把劲”的企图:
“算了,不必了。”
以来俊臣的能力,官僚出去聚个餐吃个饭、被老板抹零了,都能查出来。
换句话说,连老来都没能查出来什么,那多半就意味着,滑州这帮官僚并没有犯下纪律方面的错误。
但是,“多半”还远远不够。
李明将视线移到了狄仁杰身上。
“仁杰,你怎么看?”
“启禀陛下,根据臣的调查,滑州的官员们并没有犯下严重的错误,溃坝与他们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
狄仁杰的说话声音一如既往的轻声细语,现在听来却带着不寻常的勇气和坚定。
李明眉头一挑,审视着他:
“何以见得?”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垮塌的旧大堤。”狄仁杰不紧不慢地回答着。
“大堤虽然出现了崩塌,但是分析废墟不难发现,筑堤的石土用料十分扎实,并不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
“除了用料以外,总体的建筑结构也没有问题,和其他各地正常使用的堤坝并没有相左之处。”
“会不会是施工慢了,洪峰到来之前,堤坝还没有完全筑牢?”李明考校地问道。
狄仁杰十分有信心地摇摇头,指了指北方。
那里是黄河故河道,滑州大堤自西向东绵延不绝,不见首尾,仿佛一条巨龙。
在巨龙的腹部,裂了一道巨大的口子,滚滚黄河水喷涌而出,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汇入汴水的河道。
“工期不足同样也不是垮塌的原因。如您所见,滑州大堤已经完成了主体结构的建筑。
“除了崩溃破口的河段,大堤在经过洪水的考验过后,依旧保持总体完整,说明了大堤的完成度相当高。
“这同样得到了口供的印证。根据幸存工人的描述,大堤早已在马周等官员的指导下完成建筑,当时他们在河堤上进行的是后续修缮工作,而且连修缮工作,在当时也已经接近完成。”
狄仁杰说得铿锵有力:
“因此,滑州大堤从用料、建造到施工,都没有问题。”
李明的眉头一下子就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