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传来一个声音,吓得义慈王虎躯一震。
回头定睛一看,正是自家老舅、内臣佐平的那张老脸。
“唔……爱卿何事?”义慈王抚平跳动的小心脏,尽量心平气和地问。
扶余比流答道:
“大明下诏……”
“这么快?!”义慈王不禁大呼。
咦?
大王这一惊一乍的,把老臣给整的也有点蒙圈,小心翼翼地继续说道:
“呃……是的,殿下。大明天朝对我国的赏赐确实很快……”
“唉,这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赏赐?”义慈王抓挠着头皮,忽然发觉事情好像和自己想的有点不一样。
“是的,赏赐。”
扶余比流大概猜到了领导的那点小忧虑,道:
“我国态度恭敬,大明非常满意,神皇陛下朱笔亲批,亲下赏赐十万贯钱,已经运回国都,请殿下过目。”
“十万贯?”义慈王睁大了眼睛。
这笔钱,都够把半个百济买回去了吧?
好乖乖,天朝上国是真的有钱啊!
不过是几只鸡而已,随手一赏便是十万贯……
义慈王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立刻转身向宫里走去。
“殿下,有急事?”扶余比流莫名其妙,亦步亦趋地跟上。
义慈王急匆匆地说:
“鸡饲料喂完了,寡人再回去拿点。”
别打扰寡人喂鸡……不是,别打扰寡人侍奉大国!
…………
“是吗?那就好。”
李明坐在马车里,将百济方向发来的密报缓缓展开。
十万贯的赏赐极大地激发了百济人养鸡热情,现在整个国家都在为鸡痴狂,不但军训废弛、百业凋零,甚至都不事农桑了。
毕竟人都不傻,种田才挣几个钱啊?辛辛苦苦一整年,比得上给明大人供奉一只鸡的收益吗?
于是乎,整个国家近乎停摆——除了畸形发展的养鸡业。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明养鸡场。
不过就算这样,百济并没有爆发粮食危机之类的人道主义灾难。
因为粮食可以买的嘛,国际大都市平壤离百济又不远!
大明赏赐的钱,不就是这么用的吗?
“只不过是多印了一些纸,就让一个国家完全接受了我的货币,连经济命脉、甚至饭碗都被我掌握在了手里。
“几千年的朝贡体系,是有些东西在里面的。”
李明有些得意地在心里盘算着。
这十几万贯钱印出来,如果放在国内会引起通货膨胀。
但是放在国外,居然能买下一整个主权国家——
百济连粮食都被大明卡脖子了,可以说是彻底融入大明的经济体系了,离正式摘牌成为大明一州,也无非是临门一脚的事。
同样的,半岛南端的另一个难兄难弟新罗,也差不多经历了和百济一样的过程——
请客,养鸡,收下当狗。
这俩哥们儿能顺利归降,就意味着大陆的版图正式归一。
从半岛到西域,从黑水到儋州,大明真正做到了把东亚大陆所有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尽数收入囊中的壮举。
除了一个地方之外。
“能够让三韩蛮夷无痛并入我天朝,便是大明最大的仁慈啊。
“至于另一伙蛮夷,就没有那么大的福分了。”
李明将手中密报揉成团,塞进了香炉。
马车车队缓缓停下。
“陛下,唐山港到了。小心雨水。”
那位长着山羊胡的大内总管为陛下开门、撑伞,一气呵成。
啧,这雨得下一两个月了吧,怎么还不停啊……李明心里吐槽,踩着湿乎乎的泥泞地,迎着夹杂雨丝的呼啸狂风,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
在港湾区,风雨格外猛烈。
而在重重雨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