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起火时间,和凶嫌的纵火时间,并不是一个时间。”
李明愣了一下:
“哦?”
“一个简单的小机关而已。”狄仁杰解释道:
“在现场发现了倾倒的铁盘、烧断的粗麻绳和一滩蜡油。铁盘上全是油渍。
“推测是以麻绳系住装满油料的铁盘,再以蜡烛烧麻绳,以此做了一个简易的延时装置。
“等到小烛光把麻绳烧断了,铁盘倾倒,点燃油料,便能烧起火来。”
李明挠起了头:
“这样的话,犯罪时间就不好确定了啊……”
“不是的。根据现场的证据,还是可以还原现场,大致推测真正纵火的时间的。”
狄仁杰继续说道:
“万幸火很快就被扑灭,所以烧火的痕迹都保存得相对完好。
“根据麻绳断裂处的痕迹,可以量出绳子大约是五寸粗细。而根据剩余蜡油的量,又能推测出,蜡烛大约是一尺几长,用的是唐山港附近出产的石蜡。
“这种蜡烛坊市上都有销售。
“所以,我们买了一批一样的蜡烛,用同样粗细规格的麻绳,系上装满桐油的铁盘。”
李明猜到了对方的思路:
“你是要做实验?”
狄仁杰点点头:
“是的,做了不止一次。
“我们用纵火犯同样的配置,在同样潮湿的台风天气,烧了一百次系着油盘的麻绳。
“将这一百次恰好烧断的时间全部统计起来,求取算术平均……”
啊啊啊头好疼好疼,师傅别念了……文科生李明一听“算术”俩字儿就头疼欲裂。
“那结论是?”
李明也受不了这段魔音贯耳了,忍不住打断道。
“结论就是,从设下机关,到烧断绳索、引发可以被观察到的火焰,需要大约两刻钟。”狄仁杰道。
李明微微点头:
“两刻钟,也就是戊时一刻……
“那时候发生了什么?”
在李明的记忆里,大约是什么也没发生。
当天晚上,明、唐两边的大臣正在进行亲切友好深入的交流,宴会厅里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李明也并没有留心时间。
就算留心了也没有用,因为墙上又没有挂个大钟。
唯一能确定的是,当时大约没有大臣提前离席。
在皇帝第一次请客的时候就敢开小差出去撒尿,就这种情商的人,基本也就告别政治舞台了。
“当时,正好是席间歌舞助兴的伶人退场时间。”
狄仁杰道。
“哦。”李明点点头,“然后呢?”
“然后,就是地点。”
狄仁杰继续条理清晰地分析着。
“起火的地点相对来说比较好确定了,就是守卫第一时间发现火情的地方,同时也是这套小机关被发现的地方。
“在柴房的墙角,连接厨房后门的走廊上。”
为了避免混乱、被歹人找到浑水摸鱼的机会,宴会途中柴房是关闭的,做饭所用的煤料事先已经置备在厨房之中,以备大厨们随时取用。
反正煤炭的热值高,轻易烧不完的,不必来回进出柴房取用。
李明点点头:
“就如我所料,那人并没有进出柴房的权限,应是个外人。
“再然后呢,该是作案经过了。”
再然后,三言两语就说不完了。
“我通过询问当时的在场的人员,大致还原了现场的情况。”
狄仁杰随手拿起纸笔,刷刷画了起来。
只是寥寥数笔,一张囊括尚食局、柴房和中间廊道的草图便跃然纸上。
“根据询问,在伶人献艺退场前后,刚好碰上宫女传菜。在这个节骨眼上,后厨曾发生了一些混乱。”
说着,狄仁杰又在结构草图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