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杨太后是疾风骤雨,那她们这些女人合起来,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茶壶里的风暴而已……
…………
“今天这雨下得可真够大的,给你们淋了个正着。”
太后寝殿,清雅别致的书房之中。
杨太后心疼地替风尘仆仆的夫君和儿子擦拭身上的水珠,又亲手给他俩泡茶。
“无事无事,阿娘。幸好在我们上了岸以后才开始下雨,否则风浪一大,我怕是又得要晕船咯。”
李明爽利地笑着,就像一个真正的、无忧无虑的少年。
“这场雨来得及时呀!可以缓解旱情。之前连着不下雨,可把我给愁坏了。”
李世民却是不以为然地摇头道:
“未必,这场雨来势太猛。
“今年的天气比往年有异,久旱之后,怕是会有洪涝之灾。”
原来如此……李明认真听取着父皇的经验。
工业,老李不行。农业,小李不行。今年的粮食能否丰收,全看这两个月的操作了。
话题就从天气,很自然地转到了严肃的话题上。
“阿娘,国内可有涝灾?”
李明御驾亲征在外,长期君主离线。
关于国内的情况,先向留守看家的杨后询问,再和官僚集团作对照,便能了解全面了。
杨后轻轻一笑:
“阿娘见识短,光打理皇宫就费尽全力了,哪有能力替你照看国家。
“我记得应是没有发大水,具体情况问房相、长孙相便是。”
满分答案。
“没有水灾便好啊。”李明松了口气,但紧跟着想起了什么,又愁容满面道:
“现在我们的国家囊括了整个天下,包括中原、关中和广大南方地区。不知……”
“也没有发生重大水灾。”杨太后言之凿凿地接话道。
“是吗?那就好。”李明彻底放心了,将眉头熨平。
李世民却把眉毛皱了起来。
不是,大唐才刚投降多久啊,两边的文官还没有正式开始工作交接呢!
怎么“见识短”的杨氏对敌国领土的情况,知道得那么清楚?
“这次降雨,是南方刮台风了,一路吹到了辽东,所以雨势来得很急。”
杨太后娓娓道来:
“今年的台风来得格外早些。明儿,你阿爷其实说得也对。虽然全国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但未雨绸缪,不可不提前筑堤预防。”
此言一出,李明和李世民两人一时没有接话。
在沉默达到“令人尴尬”的临界点前,杨太后很自然地笑了笑,道:
“我是偶然听房相说的。这些我都不懂,只是觉得重要,便转达给了你们。”
“哦……哦,是相父说的啊,相父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呢~”
李明姑且接受了皇太后的这个解释。
“呃,咳咳。”
李世民假咳一声,把话题拉回来:
“所以,你应该即刻下达命令,征调民夫提前疏浚河道,修筑河堤。
“此外,你还应会同属下官吏,做好防灾赈灾的预案,尤其是大江大河沿线的百姓,必要时需要疏散迁离。”
李明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
当此之时,杨太后幽幽来了一句:
“这已经不用了哦,我已经征调了民夫,方案也已做好,就等明儿批阅了。”
此言一出,鸦雀无声。
李明和李世民同时看向了头发长、见识也长的杨太后。
不是,说好的没能力干政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