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
郭孝恪反驳道:
“我们和敌人一起长途跋涉至此,敌人劳累,我军更劳累。就这么贸然相功法,我们占不到什么上风。”
李大亮表示同意:
“况且敌人无路可逃,一定会做困兽斗,给我军造成相当大的损害。
“为未来的战局计,我们应当保存实力,不可让大好二郎白白送死。”
程知节总结道:
“所以,李大总管,我们要不还是先拖一拖,以小股部队骚扰为主。
“等对面的士气和粮草一并消耗完了,再一鼓作气,将其全部歼灭吧。”
但是李世绩不同意,他执意要尽快发动全面攻势。
“对面的主帅是谁?是李靖。李靖背后是谁?是李明!
“他们一个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另一个更是诡计多端。
“现在只差最后一击了,我们如果在这个时候放松了警惕,天知道对面会使出什么招。”
程知节对此不住地摇头:
“我们的斥候一直盯着泗水,上面并没有多少船只,还都是小船。
“伪明就算真的想靠这样蚂蚁搬家,把二十多万人都撤走,也没有这个能力。他们能使出什么招?”
李世绩痛心疾首道:
“国公太大意了。如果敌人真的逃出了重围,悔之晚矣!我军必败!”
程知节针锋相对:
“相对而言,现在是明军战斗力最强的时刻。
“如果我们把主力全部都葬送在这儿,难道我大唐的江山还能稳固吗?”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打起了激烈的口水仗。
争执不下,最后一道望向上首。
“请太上皇陛下定夺!”
呼噜……李世民斜靠在卧榻上,发出均匀的鼾声。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奈地耸了耸肩膀。
对将军们来说,是发起全面进攻、还是缓一手等对面先乱,似乎是一场不得了的争论。
但是在战略家的眼里,这场仗已经妥了。
战局十分明朗,明军的败局已定。
接下来,无非是唐军胜多胜少的细节问题罢了。
这还需要李二陛下亲自来操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