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胜算,就是以肥沃富庶的中原大地为饵,诱敌深入,再从黄河后方包抄,创造一举歼敌的战机。
只有把战争缩短,把双方的较量局限在军事的层面,大唐才能利用丰富的经验打败敌手。
李世绩能换掉李靖,那伪明那边有谁来换李世民吗?
大唐在这场田忌赛马里,是占据优势的。
“大唐社稷的存废,就在我手中……”
李世绩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他以为自己在二圣的眼中立场可疑,却没想到仍然能荣获信任,担此重任。
李世绩已经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了。
当庞大的舰队进入黄河入海口,两岸的城池已经近在眼前时。
他的这股热血便再也无法抑制,一脚踩上船帮,抽出佩刀大喝:
“随我南下,剿灭叛匪!”
…………
大唐的舰队在无垠的大海上或许如沧海一粟,但在内河河道上,他们就是名副其实的庞然巨物。
艨艟八百,舸舰过千,护送着大唐最珍贵的六万精兵,以及他们的战马、盔甲、补给等各式配套物资。
终于告别了大海,战士们士气陡然高涨,一个个跃跃欲试。
而横在这支无敌舰队面前的第一道障碍,是穿梭在黄河两岸、像蚂蚁一样的大明补给船队。
“进攻!”
没有一丝犹豫,李世绩的舰队立刻展开攻击队列。
吊诡的是,当大明的补给船队第一次发见黄河航道上的不速之客时,他们并没有惊慌、疑问,或作死地上前核实对方身份。
而是在战舰的护送下,有序地开始向大河北岸撤退,一刻也没有耽搁。
此情此景,让李世绩不禁眉头皱起。
虽然嘴上“伪明伪明”叫个不停,但不代表他不认可明军的作战素养。
经常带兵打仗的朋友都知道,打仗不难,难的是打不过的情况下如何有序撤退。
毫无疑问,明军的官兵展现出了极高的素质。
“如此精兵强将,本是同根生,却不得不同室操戈,空耗国力……”
李世绩心中也不免感到唏嘘。
可是唏嘘归唏嘘,该下的黑手还是得下。
在他的指挥下,唐军以撞角艨艟在前,战舰紧随其后,整齐排列如一堵高墙,向敌方猛扑过去。
这时,他发现明军的船团中,留下了几只小船停在原地。
他瞳孔一缩。
几乎在同时,明军的阵营中射出一发发火箭,点燃了属于己方阵营的这些小船。
烈火很快烧断了船锚,无人的火船登时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顺着黄河的水流,载着熊熊烈火,一头向下游的唐军冲去。
木船最怕的就是火。
因为黄河河道相对狭窄,唐军的船队太密集了,也顾不上队形不队形的,立刻四散。
所幸,明军大约也是临时应对,所以火船并没有准备很多。
除了让唐军的舰队阵型大乱以外,并没有造成“火烧连营”那样的重大损失。
倒是有几艘船只在机动规避中,不慎搁浅。
黄河的浅底全是泥沙,一旦陷入,很难脱困。
李世绩担心船队停留时间过长会遭到更多纵火船的袭击,更担心停留时间过长会导致战略目标过早暴露,只能无奈下令:
“大部队继续前进!”
大唐舰队重新集结阵型,路过搁浅的同袍,继续沿大河西进。
在视野的最后,他们能看见,明军的舢板船只像蚂蚁一样,附在搁浅船只的周围,将这些高价值的俘虏往北岸拖。
明军是很讲武德的,绝不会杀降,所以这些战友的性命无虞。
只是,在明军的战俘营里蹲过几天以后,这些接受了思想改造的战友是否还能称得上“战友”,就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