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除了新罗,平壤之南还有一个百济国。”房玄龄道:
“百济与新罗素来不合。唐以新罗为跳板牵制我国,那我国也可以百济为支点,牵制新罗。”
听了大聪明房玄龄的主意,李明并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百济和我们很熟吗?如何说服他们为我们火中取栗,同时激怒邻国和大唐?”
李明的怀疑是很有道理的。
他只是对那两个半岛小国漠不关心,又不是一无所知。
他知道那个小小的百济和大明的关系,不说睦邻友好吧,也可以算是老死不相往来了。
因为百济原本是亲高句丽和倭的,与高氏王族和渊盖苏文的关系都比较铁。
结果高句丽被大明夺舍了,宝藏王高宝藏被废,渊盖苏文直接被当街刺死。
这还了得?!
百济王一怒之下怒了一下,什么也没干。
总不能让他们真的攻打大明为老铁报仇吧。
而大明在不流血吞并高句丽以后,也好像遗忘了这位小老弟。
既没有派遣使节,也没有要求朝贡。
大明就这么和百济凑合着过了,一直凑合到了今天。
双方没有一点感情基础,如今突然要求人家替自己抗线,和世界第一霸权大唐开战。
这多少沾点一厢情愿了……
吗?
“嗯,不过……”
李明沉思了一会儿,似乎想到了什么,看向左膀右臂。
房玄龄嘴角扬起一个没有笑意的微笑:
“未必没有办法……”
长孙无忌轻抚着下巴:
“我们可以仿效晋王摄政故事,故技重施……”
三条老狐狸一对眼神,异口同声:
“画大饼!”
…………
百济,都城泗沘。
国王扶余义慈看着龙飞凤舞的册封诏书陷入了沉思。
“大明的皇帝,册封余为燕王?”
义慈王颤抖着询问明使。
明使是高句丽扶余人,用带着口音的汉语回了几个字:
“嗯,陛下的好意,你是收下还是拒绝?”
义慈王低下了头,假装再看一眼诏书,悄悄地用手擦去额头的汗珠。
大明鸟悄儿地成立以后,一直给他一种高冷的形象。
不要求朝贡,不要求称臣,连使节都懒得派。
就这么静静地横亘在百济的头顶,给了他巨大的心理压力。
北方突然出现这么一个横贯大海与大漠、纵通黑水与大河的巨无霸,换谁心里不打鼓啊。
百济不是不想主动遣使修贡,低头做小,但又摸不准大明的态度,怕引起了对面的注意,反而招来天罚。
就这么别别扭扭地沉默了将近一年。
结果等来了大明的主动来信,一来就是王炸。
封王还是小事,关键是诏书后附的一段话——
“大明将小白山以东、直通大海的土地,都赐予余?”
义慈王喃喃着这段信息。
小白山以东……这不就相当于,把整个新罗,赐给他吗?
对新罗,百济已经垂涎已久。
两国是多年的冤家,打了无数场仗。
因为两国处于同一个生态位,想要扩张只能打互相的主意。
总不能北伐高句丽吧?
如果能得到大明的支持,将新罗收入囊中……
但!
“大明皇帝的好意,余心领了。奈何百济国小民穷,无法替皇帝牧守东方啊。”
义慈王礼貌地表示,大明是不是有点“诏书开疆”了。
毕竟新罗也妹在你大明手里啊。
要不,大明皇帝去劝劝新罗那老娘们儿?
“呵。”明使早就料到了对面会这么说,嘴角露出轻蔑的笑容:
“国小?陛下会让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