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战争机器
有些事是光说不做的,比如减肥。
还有些事是光做不说的,比如造反。
在李明正式打出大明的旗号,吹响了“革命”的号角以后。
十四党的一切内部争论立刻消弭。
大家都很有执行力,不论之前有什么想法和意见,现在全部放下,统一在新皇李明的指挥棒下,开始埋头干两件事——
建国和备战。
而在实际操作上,这两件事其实是同一件事。
大明正式挂牌成立,那么和大唐的冲突便是不可调和的了。
不论是那边打过来也好,这边打过去也罢,华夏总归是要一统的。
与此同时,在大明广袤的土地上,并没有发生什么让人惊掉下巴的重大转折。
民间依旧是一片安宁祥和。
老百姓该种田种田,该上工上工,该拓边拓边,和往常一样,继续着战天斗地的日常生活。
各级官僚机构也是波澜不惊,并没有第一时间发布《讨逆檄文》,也没有急着召开誓师大会,更没有把军队开到大街上,搞什么坚壁清野。
这片新生的大地,保持着以往忙中有序的生活节奏,只是在细节中,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譬如,“大明”这两个字的出场率越来越高了。
第一天,官府内部流转的文件摘掉了大唐的抬头,统一改为大明。
紧接着,官府对外文书、公开张榜的公告,也一概冠以大明的名号。
再然后,银行也挂上了“大明银行”的招牌,逐步回收市面上流通的旧纸币,发行新纸币。
而新印发的纸币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名称,就印在纸币正面,明晃晃的四个大字——“大明通宝”。
再再然后,官府的各级衙门、各官营商社、农场生产队等等官营的组织机构,全部悄然挂上了“大明”的木牌。
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大唐的痕迹被渐渐抹除,大明这个全新的概念开始渗入社会的各个角落。
因此,当最后官府终于下发官方公告,正式官宣建国和大唐一刀两断,定新国号为“明”,开国皇帝李明,行在平州府时。
民间并没有什么反应,甚至可以用冷淡来形容。
专程把大伙儿叫出来,就为了这点事啊?还以为咱早就和大唐闹掰了呢。
改朝换代的大工程,就这么轻描淡写地完成了,全程风平浪静,没有掀起一点波澜。
然而在平静的表面下,激流涌动。
“确定全国上下没有人造反生乱?”
平州州府——现在已是新·大明朝廷的所在地——李明再三确认。
尉迟循毓再三保证:
“我大明建国乃顺应天命人心,全国人民喜迎大明,怎么会有人反对呢?”
李明抱着胳膊:“真的吗?”
我不信。
尉迟循毓把胸脯拍得梆梆响:“真的!”
李明不说话,就这么斜着眼睛看他。
“明哥,你居然不相信我?!”
尉迟循毓一下子就红温了:
“是,长安变天那事儿我确实没有事先预知,可那赖我吗?不应该赖你阿爷和你阿兄吗?
“我的情报和长安那边的密使同时到达,比狄仁杰、执失步真的消息还要早半天,这不反而说明我的消息灵通吗?”
一提起那场情报滑铁卢,小黑炭就成了被烧红的小红炭。
“我可没这么说哦。”
李明继续调戏着小伙伴,目光不经意地移向了尉迟循毓身后的二人。
原大理寺卿孙伏伽和原刑部尚书刘德全忍住没笑,为可怜的小黑炭头背书:
“是的陛下,近期并没有发生恶性案件上升的趋势。”
“嗯很好,我知道了。”
调戏完尉迟循毓,李明便挥挥手,让治安三人组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