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桶跑路了,实在是太菜了。
“嗯……如果能回归太平,对天下苍生自然是好事……”
李治心不在焉地应付着,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
冷场了。
长孙无忌等待着少主的指示,等了半天也没有结果,忍不住问:
“殿下,要派兵追赶魏王吗?”
总不能放一个不稳定因素乱跑吧?
“不必,追不上的。”李治轻描淡写地否决了这个想法。
果然,摄政殿下知道一些我所不知道的情况,但是不告诉我……长孙无忌心中不无酸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理智地决定闭嘴。老陛下还在的时候,君臣之间何曾有过如此的隔阂?
甚至在李明得势、房玄龄成为文官之首以后,李世民陛下也没有这么对长孙无忌藏着掖着……
长孙无忌觉得自己当了个假首席,心中憋闷无比。
“那……臣告退。”他低落地说。
“嗯。”李治简单地点头。
长孙无忌慢慢从席位上站起身,又补充说道:
“今年冬季较暖,下雪不多,明年春耕时恐怕会生虫害。”
“嗯。”李治还是心不在焉地点点头,并没有从龙榻上挪开屁股的意思。
很显然,摄政殿下还要与另一位更亲密的心腹重臣,进行一场密谈。
这场密谈并不需要长孙无忌的参与。
又是瓦岗寨那伙人?雉奴怎么就那么信任那些粗鄙武夫……长孙无忌肚皮里打着官司,向上座一拱手,心中愤懑地离开了。
眼看着舅舅走远了,李治微不可查地撇了撇嘴,向身边的宦官点了点头:
“叫他上殿吧。”
不多时,一位身材平平无奇、长相过目就忘的大众脸大臣,亦步亦趋地登上了太极殿。
张亮,曾是李世民手下的密探头子。
在他的继任者李君羡被李明砍了以后,张亮又被李治委以重任,重拾情报大权。
“臣亮,拜见陛……殿下。”
张亮假装说漏嘴,以觐见皇帝的礼仪,跪坐在席位上长长一拜。
太极殿的宦官们看着这堪称造反的一幕,嘴巴动了动,没有吱声。
“尚书请起。”
李治温和地说,假装没有发现对方逾越礼制的行为。
张亮这懂事的态度,让他心暗爽。
所以他这么喜欢瓦岗寨的人,非常有眼力见。
“关于我的几位兄弟,不知张尚书查得怎么样了?”
李治直入主题。
“臣的诸多义子遍布各个王府和重要州县,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掌握之中。”
张亮胸有成竹地对答道:
“被魏王蛊惑作乱的诸位藩王,虽然同时从潼关撤军,但各自的军队并没有回到都督府,而是留在了各自的封地。”
这条关键的情报,让李治不由得眉头皱起。
藩王所遥领的都督府,和他们所居住的封地,往往不在一个地方。
比如韦贵妃的儿子、纪王李慎,他的封地在青州,而遥领着秦州都督府的都督一职。
军队不开回都督府,而是留在了封地之中……
“我的那些兄弟们究竟想干什么?拥兵自重?他们还想反抗朝廷?”李治严肃的目光扫过张亮。
张亮微微一笑:
“或许只是希望用军队作为筹码,向您多索取一些利益而已。”
“就像顽童利用吵闹,要挟父母多买一块麦芽?呵。”李治轻蔑地笑了一声:
“他们要,就给他们呗。”
反正等到自己正式当上皇帝以后,这些利益又可以随时收回来。
那些庶出的皇子,果然没有什么智慧。
造反这条路,要么别走,踏上了就一条路走到黑。
像这样内战打到一半不打的,算什么意思?
外臣可以有投降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