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皱,一定不简单。
“没什么主意,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北伐薛延陀、援救父皇的计划不变。”
李明心情颇为不错,摆出了无为而治的态度。
河北可是辽东的锁钥,南下的必经之路。
这地方乱了,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好事吧?
杨氏等人对李明事不关己、反而还有些幸灾乐祸的态度,非常不解。
监国莫非是想出了什么损招?
事实也确实如此。
李明确实想到了对策,而对策也确实够损。
而具体对策如何,他其实也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真的是什么都不做!
天下大乱,形势大好!
河北这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恰好能替他解决一个令他和李二父子二人都无比头疼的顽疾——
士族门阀。
本来,李明对该如何处理河北的士族还颇为苦恼。
众所周知,破除地方门阀、推行中央集权、重新分配地权,是他不论做委员长还是做皇帝,都必须要推行的政策。
这些土皇帝,必须要被打倒。
问题是,河北既是门阀的重灾区,可这些门阀以崔氏为首,又是他坚定的政治盟友。
既有亲情又有利益交换,这些土豪不好打啊,到时候未必下得了手。
就算狠狠心真下了手,如此出尔反尔的行径,对他的民间威望和官场名声都将是巨大的打击。
而这次河北的混乱,歪打正着,正好能替他把这坏事儿干了。
闹起来吧,起兵造反吧,和李治、李泰以及其他各路反王打成一锅粥,打的个两败俱伤才好!
他李明只消坐镇平州,把燕山一封锁,坐等这些封建门阀互相攻伐,自己毁灭自己。
替他把这不方便干的脏活干了。
而他要做的,不过是给这场即将到来的熊熊烈焰,不断添上柴火而已。
在仓皇向平州逃窜的马背上,李明构思出了解决河北门阀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
“我的那个九弟,就这么想当公子小白么?先入国都发号施令,并且还污蔑他的哥哥为国贼?”
李泰踱步到书房的窗边,“哐当”地关上了窗子。
自从长安传来了全新版本的谣言,“污蔑”魏王拳打皇帝、脚踢监国以后,这几天,暴民天天来他魏王府门口闹事。
把李泰给喷麻了。
岑文本畏畏缩缩地看了看书桌上的朝廷文书,附和着说:
“李治属实阴谋多端,颠倒黑白。”
李治实在太会造谣了,居然把他们做的事又给说了一遍。
因此,老岑在长安虽然没有受到什么迫害。
但是在李治向全天下深入揭批魏王党的反逆阴谋以后,他每天上下朝都觉得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加上无处不在、几乎明牌贴在他脸上的密探。
岑文本属实有点受不了这心里内耗,寻了个由头便退出朝廷,逃离长安,投奔自己的主子魏王李泰了。
“哼,这般颐指气使地发号施令,真以为自己加冕为齐桓公了?”
李泰生气地把桌上的公文揉成一团,扔进废纸篓。
公文体裁就是普通上级对下级的“指挥”,内容大意是:
皇帝和监国不见了,都是魏王干的好事呀,大家要迷途知返,不要被魏王蛊惑呀。
在李泰看来,这就有点跳脸了。
当李治自封摄政、把控了朝政以后,他的行事做派突出一个按部就班。
有什么要下发地方的决议,照例给洛阳的魏王也附上一份。
好像两人、两地之间,从没有发生过什么武装对峙,还是正常的上下级似的。
“相比李治,该如何收拢民心才是如今的第一要务。”岑文本提醒道。
长安的政治资源,可比洛阳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