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门出,堵住我军进入京城的通路,与我军对峙。
“由于他的牵制,才让李逆明的附逆逃走了。”
“李治?是他?!”李泰大惊失色。
他有一种被自己养的枝鼠咬了一口的疼痛感。
那个老老实实的小弟弟,原来并不老实啊!
“他想干什么?先入长安者为皇?
“他也要和我争一争?!”
李泰紧紧握着扇柄,肥胖的手上都鼓起了青筋。
良久,他从牙缝里挤出一行字:
“墨子云:断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
阿史那社尔问号脸:
“小可汗您说什么?”
“我说,李治是眼下的大害,先对付他。”李泰不甘心地说道。
放走杀死李明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固然可惜。
可是如果长安和朝廷悉数落入了李治的手里。
那他李泰这么忙活了大半辈子,岂不是在给他人做嫁衣?孰轻孰重,他还是分得清的。
“遵命,小可汗。”阿史那社尔点头同意。
李泰不禁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阿史那将军,能不能别叫我小可汗?”
请叫我亲王大人!
“那该叫您什么?可汗?”阿史那社尔苦恼地挠挠头:
“那可不行,我们心中只有一个可汗,那就是天可汗。”
李泰张了张嘴,发现自己词穷了,什么槽也吐不出来。
这些归化的突厥人,是不是脑子都或多或少有点病……
…………
李明的跑路非常顺利。
不但大部队一个没少,安然无恙地冲过了缺口。
甚至还多了好些小伙伴。
“苏定方?!你们回来得恰到好处啊!”
李明发现,本留下殿后的苏定方一行,也跟着过来了,又惊又喜。
老苏可以啊,顶着数倍于己的敌人,还能从容全身而退。
省去了他冒险回去接应的工夫。
“我也不道啊!”
苏定方自己却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从长安城里,突然又杀出来一支军队,拖住了阿史那社尔。
“我们瞅着空就溜出来了!”
“你等等你等等……”李明觉得脑袋有点乱。
怎么又双叒叕冒出来一支军队啊!你们到底在长安里面塞了多少兵啊!
我算是知道了,你们这帮反王是个个身怀绝技。
有李世民镇着,一个个都低眉顺眼的。
李世民一没,就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一行人收拢部队,成功突破李泰的部队,绕到了防线的背后。
而出人意料的是,李泰的兵也没有继续追,似乎仍然慑于李靖的余威。
危险暂时解除。
苏定方暂时放慢了马匹的速度,一边回答道:
“刚才替我们解围的是晋王的部队!”
“哦?”李明眉毛一挑。
李治替我挡下了李泰的亡命一击?李明达的嘴炮这么好使,让那家伙幡然悔悟,调转枪口帮我了?
那是当然不可能的。
如果会这么意气用事,李治就不是李治。
“那家伙在玩儿三国啊。”
作为熟读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业余票友,李明一眼就看出了李治的战略——
如果李明领盒饭了,那作为最早备战武装夺储的李泰,就占有了很大的先发优势。
是最有可能最终胜出的那个。
而留着李明抗衡李泰,最后落谁家还未可知。
所以,放李明一马,是符合李治的战略利益的。
这和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故意安排关云长守华容道,放走曹操,是一个道理。
老二联合老三斗老大,三国博弈的魅力就在于此。
谁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