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对吧?”
不,你的本职工作其实是被抓壮丁的公子哥,你甚至不是编内人员……房玄龄心里吐槽。
“你看。”李明拍拍报表:
“有你,辽东是这个样。没有你,辽东还是这个样,那你回辽东不是白回了吗?”
“呃……”
长孙延被噎住了。
但近墨者黑,在蔫儿坏的李明的言传身教下,他也不再是那个小宝宝了,并没有被绕进去。
“那也是我慧眼识珠,发掘了岑长倩和王本立这两位人才,才让辽东的一切平稳进行。”
见一计不成,李明摆起了官架子:
“长孙秘书,你的职务是什么?”
长孙延:“首席常务秘书。”
李明:“你见过和领导分居两地的秘书么?”
长孙延:“呃……”
长孙家的小宝贝还是被套进去了。
“那明哥,你要我在长安做什么?”
小老弟还是很精干的,是个做实事的人。
李明吩咐道:
“我的精力被国事牵扯,无法兼顾基层,尤其是长安的情报。
“你替我坐镇长安报社,狄仁杰、来俊臣那边的情报也要你盯一下。”
“和老伙伴们混一起?没问题!”
长孙延开开心心地领命,兴冲冲地离开了。
房玄龄的视线尾随着他,啜了一口茶道:
“殿下何不利用长孙延的身份,探查长孙无忌的阴谋呢?”
李明沉吟片刻,反问:
“相父,在我和你儿子之间,你选择谁呢?”
房玄龄迟疑了一下。
“自古忠孝难两全。”李明悠悠道:
“所以,我不会逼迫手下在忠孝之间选边站。
“否则,我就等于失去了那个手下。”
房玄龄略微一顿,嘴角缓缓咧开:
“殿下真乃……有乃父之风。
“长孙无忌那蠢才,良莠不分,何其眼盲。”
该交待的都交待完毕,房玄龄便领命告辞。
国策树发生微调,从“专攻内政”转向“内政为主,兼顾政斗”的方针。
“呼……”李明长出一口浊气,再次将精力放回到书山文海之中。
经过房玄龄的提醒,他越看越觉得,有不少原嫡子党的成员涉嫌灌水。
鸡毛蒜皮的事情都向他汇报,衙门添置一把桌椅的小事都向他请示。
“得设立重大事项报告流程,设置各级分办权限,否则我累死也忙不完。”
李明嘀咕着。
灌水的问题能解决,可另一个极端——故意隐瞒——这事儿就很难根除了。
这是由上下级的信息不对称所决定的,可不是设立什么议事章程就能解决得了的。
“需要耳目,需要密探……
“情报委员会主对外,肃反委员会主对官僚。还缺什么情报,治国的哪个方面还是情报机构所欠缺的……”
李明苦思冥想,一拍脑袋:
“蠢货,问题是经济!”
国计民生国计民生,治国的核心是经济。
而长孙余孽造的一切孽,也会在经济上有所体现。
可是,作为解决经济危机的领头羊。
经济情报却成了李明的盲点。
在辽东,他有财政委员会,有完整的调查统计体系。
但是在长安,他就只能依赖唐俭老大哥的民部了。
唐俭,怎么说呢。
以刚直而闻名,但统计和治理经济的能力,只能说,也就那样了。
这也导致了主管经济和户籍的民部,却在尚书省六部中次序较低。
还不如主管兵器建造的兵部,和主管以理服人的礼部。
也就比土木老哥的工部高一点。
“开设一个大唐统计局,目前是不可能的。
“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