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事上,尔等言官却还在想着争斗?
“此事由李明全权负责,尔等不必多言。”
不不不,让自己偏爱的未成年小儿子,来主持这种可能导致王朝灭亡的大事,怎么看都是陛下您更不在乎国家安危啊……
朝臣们在心里疯狂吐槽。
这下不仅是铁杆反李明的派系。
连其他温和派和中立派都有点看不下去了。
陛下这是怎么了,怎么在今天如此反常?
变成了拒不纳谏、刚愎自用的昏君?
那李节度,到底给陛下喝了什么迷魂汤?
“陛下三思啊!”李世绩现在只想给自己一个嘴巴子:
“李节度可以积极建言献策,但主持工作,实在有些……草率。”
大唐人总是喜欢调和这种的,如果你让李明列席朝会,那肯定不行,这不合乎唐礼。
但你要是让李明主持朝会,大家又觉得,让节度使殿下旁听指导,也不是那么不能接受了。
然而,李世民压根儿就不鸟他们的碎碎念。
“不论怎么讲,朕意已决,李明在钱荒一事上的指示,视同朕亲口所出。”
他强硬地说道。
像极了在生涯后期晚节不保、独宠宠妃的儿子,以至于王朝政局动荡的西汉皇室诸贤们。
闹哄哄的太极殿安静了下来。
群臣沉默,神色凝重。
李世民的这句话已经很重了。
忤逆李明,就相当于忤逆皇帝本人。
即使头铁的贞观群臣,也不敢再多嘴了。
“臣,遵旨。”
一个高亢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众人莫不鄙夷地看向那皇权舔狗。
却见作此发言的,不是十四奸党的鹰犬打手。
恰恰相反,而是“反李明”势力的最大靠山,大司空、文官首席,长孙无忌!
李世绩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位晋王府的同僚。他这才后知后觉地惊觉,在一片反对声中,长孙无忌公却全程保持缄默!
这是背刺吗?这是背刺吧!
除了他以外,群臣也莫不感到、莫大的惊悚。
陛下也就罢了。
这李明到底是怎么做通黑粉头子长孙无忌的工作的?
群黑正欲死战,长孙阁下为何先投了?
总不是李明在长孙家的宗祠拜了拜,就真的拿他当自己人了吧?
不过,这些话大家也只能在心里吐槽了。
满朝都是十四奸党,连陛下也是。
他们这些大唐大忠臣再怎么有意见,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只能姑且听着这位有恃无恐的小殿下如何祸乱朝纲。
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李明的身上。
从始至终,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李明阁下都一言不发,静静地旁观大伙儿表演,一边揣摩着群臣的性格特点。
“有一说一,李世绩还是能干尽责的,可惜立场不同。
“那个跳梁小丑,就是岑文本啊?和原主子李泰一个逼味儿,以后罚他去儋州种荔枝……”
他在心里一笔一笔地记着未来手下们的小本本。
虽然李明说自己不贪图虚名。
但在华夏做事,讲究一个“名正言顺。”
你若不头顶几个狂霸酷炫的称号,世人又怎知你乾纲独断、为主善后?
同平章事、参知政事,这两个不明觉厉、类似“某某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文官封号,听起来像是“临时工”。
但谁也不知道,陛下的一时兴起,会不会变成一项长久的制度安排。
以皇子之躯,做到文官之首,全天下除了我也没谁了……
李明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一句,迎着座下众人或欣喜、或狐疑、或不屑的眼神。
这便是大唐贞观的群臣,这便是大唐统治中枢的完全体,这便是华夏历史上数一数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