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188.第182章 我只是治理了两个国家,皇兄们可是在积极空谈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8.第182章 我只是治理了两个国家,皇兄们可是在积极空谈呢(4 / 6)

“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也不能做得太过分。

“高句丽不是殖民地,将来是要做为我的核心领土的,不能沾上太多的血债……”

李明一边读着韦待价寄来的报告,一边自言自语,构思着政策微调。

“殿下您说什么?”一旁的房玄龄从自己的公文上挪开视线,望向几乎被成堆账册挡住了的李明。

他觉得,殿下说的汉语有些小众。

大致能猜出是什么意思,但大致是什么意思猜不出来。

“我是说……”

李明放下手里的账本,道:

“是时候,在高句丽建立赤巾军的支部了。”

…………

与此同时,太极宫立政殿。

“孤以为,应在南方各地整备义仓,哪里有饥荒,就立刻放粮赈灾。”

“皇兄此言差矣,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组织民夫修缮河堤,旱季蓄水洪涝放水,方是治本。”

“魏王的设想不过是空中楼阁,五六月份正是抢种抢收的时间,农村人手紧张,如何能腾出人力来筑堤?”

皇帝的书房,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正在就南方即将到来的粮食歉收进行辩论。

因为今年早些月份,南方普降大雨,冲毁泡烂了许多禾苗。可以预见,今年的秋收不会太乐观。

“你们说得都有道理。”李世民作为裁判,乐呵呵地旁听着好大儿们各抒己见。

自从太子李承乾突然“转性”,热衷国事,并与父皇积极修补关系以后。

李泰也不甘示弱,加强了政事的研讨,并更频繁地来立政殿请安。

这样一来,剑拔弩张的兄弟二人就免不了碰面。

在尴尬的时刻,老三李治提议,兄弟几个为何不就国家治理问题,和平地切磋一下呢?

于是,争储的画风就突然变了。

从之前的暗流涌动,变成了如今的温良恭俭让、公平公正公开。

李世民欣慰得快哭了。

这才是他理想中选贤任能的样子啊!

如果能这样持续下去,就能复刻尧舜禅让的美谈了。

在血雨腥风的历史上,留下一段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佳话。

“雉奴。”李世民和蔼地问道:

“你怎么不参与哥哥们的讨论?”

李治正在用心记着笔记,被父皇点名,有些木讷、又有些窘迫地挠挠头,回答道:

“儿臣还需学习,多听、多看、多记、少说。”

用老老实实的态度,暗暗地损了一把两位口若悬河的皇兄。

李世民自然不会往那方面想,他觉得,三位嫡子都是好样的。

李承乾自不必说。

终于有了带头大哥的样子,刹住了用阴谋诡计夺嫡争储的歪风邪气,给皇弟们树立了一个正大光明的榜样。

李泰也不错,不但紧随其后,还一改以前清谈风月的态度,务实了起来。

而且他也在自己府上大搞“裁汰冗员”,将开封魏王府的家仆随从大半清退。

不仅如此,他还更进一步,大开魏王府的大门,收留接纳广大流民。

包括不想回大漠、又没有一技傍身、只能流离失所偷盗抢劫的突厥街溜子。

虽然魏王他现在住在武德殿。

但能将自己的产业改造为收容所,还是要不小的魄力的。

至于李治,那更是惹李世民怜爱。

虽然性格老实巴交,不显山不露水。

但这个让兄弟们和和气气坐下来谈天说地的局,还是他李治攒起来的。

三位嫡子各显神通、各有作为,让李世民尤为开心满意。

只是,他总觉得,这和和美美的家庭故事里,是不是还少了哪一位。

…………

夕阳西下,李明一如既往地踩着橘黄的落日,回到了太极宫。

“我回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