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168.第168章 李明:灭国为什么要打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8.第168章 李明:灭国为什么要打仗?(2 / 6)

里称为商社。

在“士农工商”商人垫底的唐朝,公家下海亲自经商多少有点抽象了。

不过在辽东,委员长的权力是无限的。

更没有既得利益集团跳将出来说什么“与民争利”。

于是,“大唐集团公司”就这么愉快地成立了。

主营从金属勘探采掘、到铁器制成品、粮食布匹贸易等,无所不包。

在辽东的对外贸易中,有相当一大块就是这些公营商社贡献的。

“思路有问题?”

尉迟循毓疑惑地看着这些商社的合并报表。

开业才几个月,就有了不俗的收入。

不但能完全覆盖营运成本,还产生了不菲的利润,运营非常健康。

如果这财报的数据可靠性本身没有问题,就一笔生意来说,尉迟循毓完全看不出哪里还能有问题。

“利润太高了,这就是问题。”李明点着报表:

“尤其是对高句丽的贸易,结余了太多的资金,这并不好。”

“不好吗?!”尉迟循毓完全听懵了。

这世上还有嫌赚钱不好的?

尤其还是赚敌国高句丽的钱!

这不是喜上加喜吗?

这不是说明我们辽东的生产力很强吗?物美价廉吗?吊打高句丽那些粗糙野蛮的手工作坊吗?

若是其他人,以小黑炭头的这小暴脾气,一定喷得对方妈都不认识。

但明哥这么说,一定有他的理由。

“这是为什么呢?”尉迟循毓真心求教。

李明轻叹一口气:

“因为这些公营商社成立的初衷,不仅是赚钱补充财政。

“还要承担社会责任。”

尉迟循毓还是没明白:

“把赚到的钱分给大家改善民生,不就是社会责任了吗?”

“如果把从高句丽和外地州县赚到的钱,全部投入到辽东的市场中,只会对社会造成灾难。”李明严肃地说。

这个灾难,叫做通货膨胀。

辽东的底色仍然是生产力捉急的农业社会,而且因为地理阻隔的原因,辽东实际上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市场。

当外界突然输入大量资金,而本地的生产力和外界输入的商品无法匹配的时候。

就会造成物价飞涨,货币币值崩溃。

当然,在饿不死人就算成功的小农经济社会,通货膨胀不算什么。

反正大家都能种地,大不了不用钱,以物易物。

在大唐,米和布也是硬通货。

但李明显然不想开历史倒车,因为经济过热而把货币体系干崩。

更何况,辽东已经养了一大批工匠、“记者”等第二、三产业从业者。

如果货币崩了,他们买不起米,就得造反了。

“那该怎么办?”

在听了李明的推演后,尉迟循毓不由得大汗淋漓。

没想到,赚钱太多居然还会诱发这么严重的后果!

治国真是一门马虎不得的学问啊!

“对策也简单,就是让商社把钱留在高句丽当地,这笔热钱不能随便进辽东。”

李明一边说,一边思索着,手指弹着桌子。

尉迟循毓觉得自己懂了:

“在高句丽采购当地的人参、鹿茸、皮毛等特产,再转手卖到中原,采购米面等物资再运回辽东?”

不得不说,尉迟循毓的进步也是明显的。

已经能设计一条三角贸易线路,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了。

但,李明还是摇头。

“从单纯做生意的角度来讲,这样确实可行,利润也挺丰厚。

“但别忘了我说的,我的商社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尉迟循毓被说糊涂了:

“明哥,你说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呀?”

李明的手指停止敲击,目光望向窗外的远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