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宫去了吧?”阴德妃有些幸灾乐祸。
武媚娘眼神古怪地看着她。
…………
“哟呵,我妈升官儿了?”
三月中旬的营州,天气仍然有些寒冷。
营州大都督府,李明读着父皇寄给他的家书,顺口感叹一句。
营州官僚班底的大框架算是搭建起来了,临时州府也搬到了大都督府,大家合署办公。
至于之前占领的郝氏家宅,则分给了远道而来的工匠们,让那些在内地住惯了猪圈的贱籍工户无不受宠若惊,感恩戴德。
“阿爷封阿娘为德妃,德妃是个什么级别?”李明翘着二郎腿,好奇地问幕僚们。
后宫之事就有点超纲了,几人面面相觑。
还得是吏部尚书侯君集懂行:
“除皇后以外,以四妃为贵,四妃又依据高低地位依次分为贵、淑、德、贤。”
“也就是说,连升两级咯?”李明把皇上的亲笔家书就这么摊在桌子上,与心腹们商量起来:
“为什么,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
后宫和体制内差不多,精髓就三个字:
熬资历。
所以能破格提拔两级,显然是宫里发生了什么大事。
而在经历了这次被误会谋反的事件后,李明也意识到了掌握朝廷动向的重要性。
不能光在辽东闷头种田,也得看看天。
韦待价问:
“贵妇晋级是要下诏的,诏书怎么说?”
李明点点头:
“说是在父皇重病期间,阿娘悉心照料,特进两级。
“所以肯定不是这个理由。”
薛万彻被这突如其来的转折扭到了腰:
“不是吗?”
平州内部治安太平,外有赤巾军拱卫,所以他没有什么事,也一并来营州看场子了。
只是以他粗鄙的脑子,明显跟不上十四党的节奏。
“当然不是,官方承认的都不可信。”
李明给粗鄙老弟科普着常识,拿起家书道:
“父皇还说……”
“停,停!”韦待价立刻捂住耳朵:
“不可泄露禁中语,是要挨弹劾的!”
皇帝私下里给臣子说的话,自动视为机密,不可乱传。
更何况还是家书!
李明殿下也太不拿他们当外人了。
“啧,真麻烦。”
李明撇了撇嘴:
“朝廷那边的意思,是完全肯定了我们在辽东的一切做法。”
“一切?”侯君集有些意外。
“一切,甚至还有加码。”李明肯定地点头道。
刨去一堆关心勉励的客套话、以及提了一嘴杨氏以外,李世民在信里的大致意思是:
搞快点。
李明之前所要求的金属、人口等资源,加速到位。
第一批工匠已经从幽州赶到了。
此外,朝廷对辽东的税收优惠也加大力度。
什么三年两减半,太小儿科了。
朝廷直接免收辽东的地方税,自筹自支,赋予李明几乎独立的财政之权。
真的有点“节度”地方的意思了。
更重要的是,对李明提出的地方职官人选,李世民照单全收。
字面意义的照单,一个人都没换。
此外,李明的禁脔——与高句丽的和谈条款,李世民居然也照单全收了。
同意不打高句丽,今年咱大唐换个倒霉蛋欺负。
在家书的最后,李世民傲娇地提了一嘴:
李明达想他了,问他什么时候从辽东回来,提前通知一下,这样内侍省也可以给他阿娘的册封典礼排个黄道吉日。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李明轻飘飘放下信纸,微笑着对群贤道:
“看来房相的计策起作用了啊,打消了父皇与朝廷对我们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