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152章 李二:我生了一个开国皇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2章 李二:我生了一个开国皇帝?!(3 / 5)

于蓝!

“朕若是落得此般田地……还未必能如他一般,这么快就破局。”

李世民扪心自问,他当初创业的起点,其实是比李明在辽东要高的。

他们老李家本就是隋朝皇族的亲戚,父皇李渊是隋炀帝的表兄弟,李世民初次登场就是为隋炀帝护驾。

若是让他李世民落草为寇,与山匪农夫为伍……

设身处地想,就算他也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能收拢人心,从零手搓出一支铁军,并与十五万正规军一争高下。

“收拢人心,草莽初创,不甘于人下,嘶……”

李世民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

怎么感觉他和杨氏生的这个幺子,颇有高祖遗风啊?

不是唐高祖李渊。

而是汉朝的那位太祖高皇帝……

好家伙,唐朝传到现在才第二代,又来一个开国皇帝可还行。

李世民摇摇头,打消了这个危险的想法,目光落到了书桌上的那份与高句丽的和约。

“这小子都敢自作主张,私自与敌酋议和了,真是目无君王。

“嗯,罢,念在辽东与平州距离遥远,战场瞬息万变,主帅可以有临机处置之权。”

李世民下意识地在心里给李明的僭越之举辩护,顺手打开了和约的文本。

整份协议非常冗长,通篇都是弯弯绕绕的废话,读起来非常吃力。

看了一遍以后,李世民满脑子都是问号。

如果他没有理解错的话……

李明既没让高句丽割地,也没让对方纳贡?那这仗不是白打了吗?

明明打了胜仗,连一文钱也没有薅下来?

这么宽宏大量,这还是李明吗?

要不是落款的签名和盖章,李世民都怀疑,这是不是高句丽细作伪造的文书了。

“不,以这小子的尿性,不可能不向高句丽复仇,更不可能有便宜不占……”

李世民细细地研读起了这份内容冗长繁琐的文本。

终于,在文本的末尾、谈判双方谈到这里差不多已经精疲力竭的部分。

李世民从蝇头小楷的字里行间,发现了李明埋下的三颗暗雷。

用很拗口的汉字写着:

“自由贸易、新闻自由、环境保护……”

什么意思,有何用意?

由于时代限制,李世民对这三条套在如今广大发展中国家头上的紧箍咒,并不能完全理解。

但他可以肯定的是。

李明在这最容易忽略的角落、没头没脑地塞进了这三条条款,一定没有安好心。

这小家伙,到底在做什么打算……

李世民久久思索而无所得,暂时不去纠结,拿起了李明给他写的亲笔信。

这是自长孙延送来的求援信后,李明这小子在半年之中给老爹老娘写的第二封信。

儿子出差在外就是这样的,跟失踪了一样,几乎不和家里主动联系。

李世民打开信纸,坐在桌案边,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

日头向西,华灯初上。

在油灯下,李世民将儿子的这封家书读了一遍又一遍。

除开开头的问候、近况介绍和战争经过以外,李明将笔墨重点放在了之前的辽东乱象上——

基层放任自流、土著豪强并起、府衙沦为摆设、百姓困苦不堪。

而这一切的根因,只有一个字:

远。

传个信动辄一个月起步,半年也不稀奇。

导致朝廷对那里的统治形同虚设,除了挂个大唐的名号,与外国番邦几乎无异。

“确实如此……”李世民对此深有感触。

辽东“大乱”,或者说,辽东事件在长安引发的“大乱”,根本上是因为通信不畅所引起的一系列误会。

把忠臣当成贼子,把大胜当成大败,皆因如此。

因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