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140章 明弟,姐给你寄了点土特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0章 明弟,姐给你寄了点土特产(1 / 4)

第140章 明弟,姐给你寄了点土特产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论他们吹得天乱坠,平州还是这般萧条景色,甚至比之前更渺无人迹。

“啧,真不地道。”

幽州刺史崔民干,奉旨乘马车进入平州,一路沿着官道,浏览着隔壁邻居的景色。

官道两旁,人踪绝迹。

连日常维护道路、传递信笺的吏员也不见一个。

仿佛方圆数百里,就只有他们这几个幽州来的活人。

这位刺史的车队,守卫、扈从、连同几车几车的行李,绵延数里,阵容不可谓不豪华。

但崔民干坐在庞大的队伍正中,仍然抱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崔民干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所出身的博陵崔氏第二房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姓,被天下推崇为“士族之冠”。

高士廉、韦挺主编的第一版《氏族志》,就是被李世民打回重做的那一版,将崔民干家族列为第一等,力压老李家以及其他名门望族。

然后,在第二版《氏族志》里,就被有形的大手硬压到第三等了。

这对崔民干无异于一记响亮的耳光,从此对朝廷心怀不满。

即使加封他为幽州刺史、上柱国、博陵郡开国公也哄不好的那种。

“陇西田舍郎太不地道了,利用我安抚河北士族时,左一个崔公右一个崔柱国。

“不用时,便一脚踹到这兵荒马乱、荒无人烟之地,替他儿子擦屁股。”

崔民干一生平平稳稳,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只身”犯险,心里难免会犯嘀咕。

春江水暖鸭先知,自从平州乱起来以后,最慌的就数他这个西边邻居幽州的父母官了。

因为东边的营州有个都督府,本身就是蛮族居多的羁縻州,整天不是在掀人头盖骨、就是在琢磨着怎么掀人头盖骨,所以同事张俭的心态稳得一批。

但幽州的爷就不一样了。

平州一乱起来,那些臭外地的上幽州要饭来了该怎么办?

所幸,在赤巾贼闹将起来以后,东北方向并没有什么流民逃难过来。

这让崔民干松口气之余,又不免心生感叹:

平州这破烂地儿,是真的没什么人啊。

也许户籍所统计的那三千多户都是虚的呢,

崔民干就这么担惊受怕了小半年,终于在这个月,也就是二月,收到了上个月长安寄出的谕旨。

撇开表面的官样套话,小崔一眼就看破了老李的真心思——

看看老李的小心肝宝贝儿李明有没有造反。

谕旨很急,但因为近日黄河以北突降暴雪,大大迟滞了传信的速度。

替领导家照顾熊孩子,虽然对这额外的苦差事有百般不情愿。

但崔民干仍然立刻打点行装,尽快上路。

“陇西人做事不地道,但我不能不地道。”崔民干嚼着果脯,若有所思。

李元吉原配之子、李令之弟、博陵崔氏崔挹的小舅子、河北士族天然的盟友,李明。

他所坐镇的辽东,与幽州、以及不服李世民的广大河北地区,刚好只隔着一座燕山。

有意思,很有意思。

“只是这位小舅子,有些名过其实啊。”崔民干望着冷清寂静的窗外喃喃。

关于“李明夺舍赤巾贼、窃据平州郊外”的流言,他也有所耳闻。

什么妖言惑众,煽动民变;什么拥甲上千,虎踞一方;什么如狼似虎,战无不胜。至于起兵反唐,对老崔来说更是加分项。

吹得神乎其神,好像平白手搓出了一支天兵天将似的。

但实地一看。

“十里无人烟,比往日更凄凉,啧啧。

“呵呵,我在期待什么?一个娃娃能有多少治理水平?”

下等州就是下等州,与他治下人丁兴旺的幽州相比,根本不是在一个层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