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113章 钓鱼执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3章 钓鱼执法(2 / 4)

这问题对房遗则来说太超前了。

韦待价为小房开脱道:

“殿下,边疆之城,户籍有所少记实属难免。”

“可这少记的也太多了吧!”李明感到极度不解。

他是在基层机关组织过几次活动的,所以对人数有个基本的概念。

用眼睛大致一估,平州的实际人口与户籍数据之间,差着数量级呢。

这绝对不是用“误差”能解释的。

侯君集对此见怪不怪了:

“这事怪不得房相。

“因为百姓之家,人口越多、交税就越多。

“所以在越边远的地区,朝廷掌控力越弱,上报的户籍人口就越少,为的就是少交税。”

还得是吏部尚书,一句话就说到点子上了。

唐朝的税收体系是“租庸调”,本质上是人口税。

每个男丁每年缴纳田租粟米两石,谓之“租”;服劳役二十日,谓之“庸”;绵麻绢布若干,谓之“调”。

一切以男丁为核心,妇孺老人和失地农民,谓之“不课户”,不用交税。

所以,站在老百姓立场上,就有很强烈的、瞒报人口的冲动——

人之常情,谁喜欢多交税啊?

不仅是唐朝,在以人丁税为主力税种的古代,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因此,在朝廷掌控力强的时代和地区,人口数量还能大致相符。

然而一旦时代动乱,或者在王朝统治的边远地区,朝廷掌控力一弱。

这户籍人口数字,就开始玄幻起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一到王朝末年,人口数量就突然雪崩。

并不是打仗真有那么惨烈,而是因为户籍混乱,大批人户瞒报逃税。

而当治世开始,正式户籍人口也始终超不过汉朝巅峰的六千万人。

一个封建王朝的控制极限,差不多就是这点范围了。

所以,到了东北老铁康雍乾的时代,一个“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一个“摊丁入亩”,实质取消人口税后。

直接把全国人口“爆”到了三万万。

并不是带清解锁了什么农业黑科技。

实际种过就知道,番薯玉米之类的南蛮作物,并不像网上吹的那样,吹口气就能养活几倍人口了。

后世统治者掌握的,其实是数字魔法。

统计学,很奇妙吧。

“阿翁也说过,人口户籍不宜统计得太细。”长孙延一本正经地说道:

“真正的明君,是不会与百姓锱铢必较的。”

李明瞥了他一眼:

“那欠我的这块租庸调,你阿翁给补吗?”

“呃……”长孙延一时语塞。

啧……

李明意识到了平州真正的问题所在。

不在外敌。

而在内部,在官场。

户籍人口与实际的出入这么大,他这外地人一眼就能看出的猫腻,当地基层官员会不知道?

可怎么就敢把这么离谱的数字端上来了?

见微知著,这就让李明不得不怀疑平州上报的一切信息了。

包括这一个月以来,他们潜心研究的这一堆基础资料。包括这份把他从长安大老远摇到平州的所谓“边疆急报”——

这一路看来,粮荒姑且不论,平州并没有十分严重的外患,民间生活波澜不惊。

但官场的内忧,李明已经见识一二了。

“君集,你看出问题了吗?”

他手托着脑袋,眯着眼睛看向自己的司马。

吏部尚书自然明白少主的意思,点头道:

“平州刺史刘歆,同时也兼任着卢龙县令,历年考核仅位列丁等中。

“尤其是这次改羁縻为直属,胡人占多的营州,户口数竟远超汉地平州。

“这十分不合理,所以陛下遣我来彻查平州的官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