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103章 让朕送儿子?好好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章 让朕送儿子?好好好(2 / 3)

片辽远荒凉之地的成见。

等待时机成熟,总会有不安分的人,跟着他一起走出关外的。

而就在李明忙着为辽东军镇做形象宣传的时候,宫中也正在酝酿着一场剧变。

既然官方已经正式追封李建成为隐太子、李元吉为巢王,那就不是光赐封一个名号就完事了。

是需要有后续一系列动作的。

其中,为惨遭灭门的两人续上香火,就是后续处理中必不可或缺的一环。

“因此,臣请陛下分别将两位皇子过继给隐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

“如此一来,既合乎礼法,又能平息世人的争论。”

两仪殿的小朝会上,魏征郑重地献上奏折。

至于过继的皇子人选,礼法和传统也有相应的规定。不出意外的话,就是皇十三子、赵王李福过继给大哥李建成,皇十四子、辽东节度使李明过继给弟弟李元吉。

在古代的大家族之中,将小儿子过继给无后的兄弟,是十分常规的操作。

李世民捋着两撇胡子,不置可否地问其他大臣:

“玄成对朕的儿子做出如此安排,诸位爱卿觉得如何啊?”

细心的大臣不难品味出,皇帝的措辞中,隐约有埋怨魏征越俎代庖之意。

然而长孙无忌只当没听懂,立刻上前道: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附议。”

像是吹响了进攻的号角,一大片大臣们纷纷附议,觉得魏征此言甚妙,应该将李福和李明都过继出去。

就算不考虑太子党派之争,魏征的建言也是很有道理的。

九成宫之变,无疑给诸位大臣敲响了一记警钟。

陛下得位不正,确实在客观上削弱了皇权的权威性,给了各路野心家“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全面反思玄武门之变,不但能修补皇权的权威性。

同时也能巩固太子作为皇权接班人的地位。

对大唐政局稳定是很有裨益的。

而代价,不过是过继两名最小的皇子而已,对大臣们来说成本几乎为零。

加上李明的生母还曾是李元吉的齐王妃,有了这一层关系,过继的关系更是顺理成章。

因此,小朝会中没有表态的大臣便成了少数——

尚书省右仆射房玄龄、吏部尚书侯君集、礼部尚书李道宗、大理寺卿孙伏伽,以及其他寥寥几人而已。

李世民点了房玄龄的名:

“玄龄,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臣以为,息王、海陵王皆是乱臣贼子。以皇子之尊,为乱臣贼子续弦,臣以为不妥。”

房玄龄直指问题核心。

作为秦王府老臣,他喷起李建成和李元吉来,丝毫没有心理负担。

魏征立刻反驳道:

“此次讨论的不是谁是乱臣贼子,而是应该以哪位皇子殿下,为隐太子续上香火。

“息王作为隐太子,是陛下与太上皇陛下都亲封的。

“难道你房玄龄反对不成?”

这两座大山一搬上来,就算是房玄龄也无言以对。

李世民微微一皱眉,又看向李道宗。

“你为宗室大臣,你又有什么想说的?”

“臣以为。”李道宗沉吟道:

“追封息王为隐太子,将赵王殿下过继过去,确实能彰显陛下之仁德。

“只是还有一位巢王,他并不是太子。难道,也要为他过继一位皇子?”

他的意思很明确,李福可以送出去,但李明不行。

魏征还在输出:

“隐太子是陛下的兄弟,巢王亦是陛下的兄弟。

“岂有厚兄而薄弟、坐视亲弟弟断香火的道理?”

开玩笑,大家心里都门儿清,李福只是附赠的,李明才是主菜。

怎么可能让李明跑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