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既是皇子,那当然更不可能反唐吧?”
房玄龄和侯君集同时摇头:
“当然不可能。”
“我为大唐,你为大唐,他也为大唐,大家都是为了大唐咯?”
“没错。”
“那也就是说,咱们仨都是志和道同的同志咯?”
房玄龄和侯君集互相看了一眼,重重地点头:
“没错,都是一条船上的。”
李明微微一笑:
“那么,为了大唐的未来,相父也一起帮我挑选一块便于割据的风水宝地吧?”
房玄龄同样微笑着答应:“好。”
于是,大唐的三位带忠臣愉快地在大唐全域图上分割划线,仿佛在切割肥肉一般。
大唐国土辽阔,挑选一块地方开局种田,说难吧,其实一点也不简单——
贞观十四年,全大唐一共分十道、三百六十州、一千五百余县,真教人挑得乱渐欲迷人眼。
比让你选择在大年三十值班还是大年初一值班还要让人选择困难症。
不过李明有他自己的算盘。
从始至终,他都十分清楚自己的目标,这是他从穿越以来就一直在琢磨的——
如何自保。
所以,封地的自保能力同样也是第一位的。
再剖开分析,考虑到最极端的情况,也就是说——
将来如果哪一天和朝廷彻底翻脸了,李明的封地一定要足以抵挡住朝廷的进攻。
是双方面的进攻,既有内部的人事上,又有外部的军事上。
既不能像三哥李恪那样,后来被长孙无忌一封圣旨就“体面”了,也不能像八哥李贞,后来被武则天的军队打得耻辱下线。
首先,向父皇请求转封的两州之地,一定是要能连成片的。
不能东一块西一块,为了一点租税上的利益,搞个首尾不顾的飞地出来。
而且这里的“连成片”,不仅是行政上,也是地理上。
比如这次李世民所封的徐州和扬州,看似问题不大,两个州是互相交界的。
但细品就不难发现,这两州之间还隔着淮水,地理上其实是割裂开来的。
一个州属于中原,另一个州在长江中下游。
这也造成了两地不论是经济发展、人文文化还是乡里乡音,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从这个角度看,李明如果真接受了这个“宋王”的分封,那才真是踩到大坑了。
这倒不是李世民故意坑害这个儿子。
在国家一统、风调雨顺的年景,徐州和扬州都是上等的封地。
然而,在李明的“底线思维”之下,考虑到“与全天下为敌”的极端情况。
他必须选择更稳妥的两州之地。
“殿下,您如果对如今的封国不满意,那想要换封哪个地界呢?”房玄龄很懂事地先向领导征询意见。
而李明领导也很专业地给出了“既要又要”的意见:
“既要固如堡垒,又要发展经济。
“既要易守难攻,又要交通便利。“既要土地肥沃,又要发展空间。”
两位幕僚顿时就不会了。
他俩觉得殿下想要的可能不是幕僚,而是一尊神。
侯君集忍不住捂脸:
“那要不让陛下把长安和洛阳两京分给您?”
“我昨天要了,阿爷没给,还揍了我一顿。真小气。”李明委屈地摸摸屁股。
侯君集眼角抽搐。
这都没打断条腿,陛下真是仁君啊……
房玄龄忍不住问:
“殿下若担心封地的租税供奉不足,那就请陛下分封您更肥沃的州县就行了。
“如今四海升平,您又为何执着于军事价值呢?”
李明心虚地撇开视线:
“万一,我是说万一,大唐被某个娘们儿篡了位,我还能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