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
他今天很不爽。
因为他们整个家族,被韦氏背刺了!
韦氏参与主编的氏族志,居然把陇西李排到第一,把博陵崔排到了三等!
简直睁眼说瞎话!
崔氏源自周朝姜姓,传承千年,迎来送往了多少王朝!
就算这唐王朝灭亡了,崔氏也不会亡!
韦挺在搞什么?!
不是说好以博陵崔氏为第一,以此作为联姻的条件吗?
关中人就是奸诈无信!
自己当初怎么会信任这些暴发户……
“崔御史,为何闷闷不乐呀?”
李世民压下勾勒的嘴角,作关切状。
请从七品下的“殿中侍御史”来立政殿,还尊称一句“崔御史”,那是大大的抬举了。
但崔仁师莫名觉得好像有讽刺的意味,叹气道:
“回陛下,犬子被野狗所伤,难免心事重重。
“因为家事而让陛下费心,羞愧之至。”作为豪门大族,至少面上的教养都是一等一的,殿中礼仪十分到位。
你等着吧,关陇的那群野狗以后会追着你屁股咬……李世民暗暗得意,顺着崔仁师的话往下讲:
“你儿也在京中?可曾在朝廷任职?”
崔仁师不明白皇帝的突然关心,老老实实地回答:
“年龄尚浅,不曾为官。刚考中制举,尚在等候吏部的调令。”
这条件,李世民自己听着都心动了:
“少年俊才啊!可曾有婚约?”
啊?
话题太跳跃了,一下子把崔仁师问愣住了。
过了好一会,他才回过味来:
皇帝特意把他叫过来,就是为了攀亲家?
“这……应该是没有……”
崔仁师支支吾吾道。
至于和韦氏的婚约?
去他奶奶腿儿的!
从今往后,姓崔的就与姓韦的势不两立!
“朕有一爱女,刚封公主,贤惠淑德,朕甚爱之。
“一对佳人正好是芳年华月,若能成就一对佳缘,也不失为你我君臣的一段佳话呀。”
李世民满嘴顺口溜地开始推销了。
崔仁师嘴角略微抽动。
河北的彪悍老乡一直对李世民不满。
如果让李世民的女儿过了门当媳妇,他还有何脸面去见父老乡亲?
况且老李家的家系也很成谜。
李世民自称源自陇西李氏,攀亲戚一直攀上了老子李耳。
但问题是,陇西李氏本家一直保持沉默。
真正的陇西李氏,比如李靖,那是有族谱为证,可以明确追溯到李氏丹杨房的。
但李唐的这几个李,那就说不清了。
反正皇帝亲自攀上了门,本家却一直没吭声。
这就说明很多问题了。
但老李家这些二皮脸,就这么赖上了陇西李氏。
没反对=同意。
而且还在氏族志上给陇西李抬了旗,硬生生捧到了第一。
这就是他对《氏族志》的第二大槽点。
野儿子为假本家光耀门楣,属实有点幽默了。
若是往常,崔仁师铁定开始打太极。
但今时不同往日。
崔氏仅排三等,这样的事要是宣传开来,对家族的名望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而在《氏族志》上被韦氏摆了这么一道,也基本意味着崔氏和韦氏、乃至整个关陇士族将要进行一番明争暗斗。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崔仁师突然开窍了
如果,他是说如果……
如果能争取到皇帝的一点支持呢?
或许,崔氏的处境不至于这么艰难,还能维系往日的风光……
“嗯……”
就在崔仁师满脸纠结的时候,李世民也屏着一股气。
如果崔家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