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分辨率200um左右,并且双方均没有投入商用。”
“现在三元农业掌握的全息技术,分辨率达到了纳米级,又叫纳米成像技术,空间分辨可达65纳米。”
“这不只是成像的问题,还涉及生物工程,因为它可以解析65纳米以上的细胞结构,观察细胞内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核酸等主要代谢物的活动。”
“相关科研成果,与肿瘤代谢、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息息相关。”
研究人员讲解完,切换到三系磁悬浮工业系统。
“1922年,徳国工程师-肯佩尔,提出了电磁悬浮理论。”
“1934年,肯佩尔发明磁悬浮列车,并申请专利。”
“2003年,东方魔都磁悬浮线路正式开通,也是全球首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产业。”
“今年,三元农业对外公布的磁悬浮技术,属于小型化运输线,并且分为两种。”
“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磁悬浮轨道,也就是电控磁轨,推动轨道上的事物位移,主要用于运输。”
“一种是基于拓扑绝缘体‘内部绝缘,外部导电’的特性,创造一种特殊的电磁线圈,令载具在线圈内行驶,而这种线圈,比传统上的铜线圈更稳定,至少不会变形,也是三系电磁轨道炮的基本原理,主要用于工业控制。”
“两者结合,又构成三系拓扑磁悬浮。”
伴随话音,画面演示全新的三系工业制造。
“在传统加工过程中,产品的位移,一般通过导轨和伺服电机来实现。”
“导轨精度越高,伺服电机越精密,加工精度越高。”
“而控制导轨和伺服电机的设备,分别是光栅尺和编码器。”
“光栅尺又叫位移传感器,原理是利用光学原理测量反馈参数,最高可达±0.002mm。”
“编码器是将电机每转细分为数百万份脉冲,通过丝杆控制精度,如果编码器发生故障,往往会导致反馈失真,造成‘虚位’加工误差。”
“三系拓扑磁悬浮则是无接触磁悬浮导向,彻底消除导轨磨损积累的误差,并且其基于量子效应赋予电磁场超稳定性,使位移控制从‘机械传动’跃迁到‘磁场微控’,可以通过磁场微调实现纳米级纠偏,理论误差可达±0.000001mm,约1纳米。”
“再就是,传统加工过程中,导轨属于高精密部件,存在承重上限,产品重量越高,误差越大,一般很难加工50吨以上产品。而三系拓扑磁悬浮只要拥有稳定的基座和足够的电能,理论可以加工万吨,甚至百万吨产品,如果算上钢铁熔炉的一体化压铸···可以说,这是一项划时代技术。”
科研人员说完,继续演示‘基于三系真空电子管诞生的三系等离子显示器’。
“传统意义上,等离子显示器的成像原理是在显示屏上排列上千个小低压气室,通过电流激发,使它们发出肉眼看不见的紫外光,然后紫外光撞击后面玻璃上的红绿蓝三色荧光体,发出可见光,借此实现成像。”
“三系等离子显示器则利用数万个三系微型电子管,替换上千个小低压气室,然后通过电流激发电子管,利用放大器产生一种特高频电磁波,进而激发石墨烯材料制作的色板,再反射出可见光,借此实现成像。”
“优点是,该设计比led灯珠更小,因此可以令屏幕更薄,并且由于是反射成像,石墨烯材料又可以弯曲,因此屏幕可以正反弯曲···”
老布看着屏幕上的ppt,眉头紧皱。
不是无法理解这些技术,而是余三元一下子搞出来这么多,如果再加上锁眼卫星拍摄到的疑似核动力的空天飞机···
科技竞赛和太空竞赛,北美怕不是要双输。
“他是找到了外星飞船,还是挖出了史前遗迹?”
会议室静悄悄一片,没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