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万历明君> 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3 / 6)

其是资助穷苦学生而欠下二十两银子,不得已让王世贞代为偿还的小故事,一度让其成为了士林楷模。

同时,这位张居正的同科,海瑞的举主,申时行的姑父,王世贞的忘年交,在儒门之中,是当世理学第一大家。

说罢,孙继皋也不由感慨:“没想到裕春公这等当世大儒,连个座次也无,竟是还不如李夫子。”

虽说这种登台讲学不是折辱人的事,但李贽等人都给了座次,自然做低了袁洪愈的身份。

李三才摇了摇头:“那没法,当初徐少师利用公器,广邀天下士人,开办灵济宫讲学,便生生将老师聂豹抬到了大儒位格上。”

“如今新报虽然只在北直隶流传,但李贽靠着报纸,流播一年余的影响力,比一场讲学,不知要强上多少,有这功效实属正常。”

“反观裕春公,闭门做学问哪里比得过?”

只要不是学问独领一代,想打出声望,纸质载体始终比口耳相传强上太多。

袁洪愈最广为人知的故事,就是王世贞替其还钱,可见营销这种事,还是得专业的人来。

至于另外有座次的钱德洪等人,那是天下公认的教授师,不可同日而语。

两人闲聊的功夫,台上之人,还在侃侃而谈。

“于形而上,则理气两分,与形而下,则理气一统。”

“其唯能训人以合模,只循共许之外在,而不可见道德之真良知也。”

“是故,我曰,理之实在,超然于外;气之表彰,归于心性。”

“……”

好一阵功夫后,其人终于读完了文章。

台下诸人多看客,老夫子尚且能皱眉沉思,新贡生大多面面相觑。

即便是今科会元孙继皋,也不由感到吃力——主要还是朱子理学式微的缘故。

听起来都吃力,自然也不复方才莲池大师讲完后众人踊跃表态的场景。

台上那人环顾四周,高声道:“诸位既不认本门学问,那我师徒二人便打道回府了。”

说罢,他转身便要离开。

正在这时。

一道苍老的声音在馆中响起。

“你这小辈毛毛躁躁作甚,去将袁抑之请来罢。”

钱德洪与王畿,被王世贞恭谨领着,联袂而来。

王畿朝台下拱了拱手:“袁抑之的学问,老夫以为还是不差的,请上来论一论如何?”

钱德洪也含笑点头。

场上众人,自然没有二话,纷纷拱手称是。

“我一位长者说过,真理越辩越明,朱子理学的正统,自然也是要请上来的。”

众人回头,看去,只见李贽施施然从二楼走下来。

“速速将人请来罢。”

薛应旂不知道从哪里走出来,施施然坐到台上的走席上,面朝台下。

李、薛二人,显然是早就到了,又不甘先到等候,落了下乘,所以并未现身。

直到此时钱德洪两人到场,才不约而同现身落座。

王世贞宽袍大袖,扶着两个老头入座后,才畅快大笑:“既然如此,速去将裕春公请来。”????方才台上读文章那人,朝几位躬身一礼,才不徐不疾,走下台去,显然是去请老师了。

这个间隙,谈闲聊天自然是免不了的。

薛应旂半眯着眼睛,看着王世贞:“王凤洲果是全才,竟然对经学造诣,也如此自信。”

王世贞闻言,打了个哈哈:“近日薛公与李公论道,我旁听之下,略有所得,才临时给文会加了‘经’部,想一起探讨探讨。”

薛应旂不置可否。

看了一眼台下的看客,佛门的莲池和尚,号称融会濂洛关闽之学的周子义,湛若水的嫡传弟子洪觉山……

甚至连四川的士人都请来了,可不像临时起意。

王世贞悄然将话题引到别处。

李贽则是看向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