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万历明君> 169.第168章 反躬自问,盖棺定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9.第168章 反躬自问,盖棺定论(3 / 5)

,斥为民。”

“世宗时复官,又遇宫廷大火,为世宗所疑,自陈致仕而归。”

“臣兄陶大顺,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广西,恪尽职守,安定一方。”

“侍奉先帝时,为人陷害,司帑失银,无奈以家资充补,仍旧遭罢。”

陶大临絮絮叨叨说着父兄的遭遇。

最后喟然一叹:“陛下,臣不是对谁不满,臣只是怕了。”

仕途不好走。

司礼监嫉恨、皇帝疑心、同僚构陷,他的父兄没有登时丢了性命,都算是运气使然。

尤其他当初中进士后,年少无知,差点被吴时来卷入弹劾严嵩的大案之中。

此后,他便是如履薄冰,小心谨慎。

既不敢党朋,也不敢做事,生怕自己什么时候万劫不复。

别看皇帝如今什么都好。

当初世宗刚登基时,复起他祖父,不一样礼贤下士,温声软语?

官宦世家,先辈走过的坎坷,都是看在眼里的。

所以,才让他“为人沉毅,寡言笑”,皇帝扔来的茬也不敢接,只求安稳致仕而已。

朱翊钧听完陶大临的言语,一时不知如何去接。

做臣下的,显然不应该在皇帝面前说这种话,陶大临必是人生走马灯,有些神志不清了。

心里想着,朱翊钧没有多做评价,只是点了点头:“朕知道了。”

君臣相得本就艰难,尤其是既有能力又有意愿的。

若是想团结这些朝臣,跟框选动员兵一样,那才是不可能的事。

陶大临这种,何尝不是如今一部分朝官的真实心态呢?

所以,朱翊钧也没有勃然大怒,呵斥教训,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他知道了。

陶大临精神恍惚:“陛下会给臣一个什么谥号?”????谥号本是礼部选的,但自己的讣告都是皇帝亲自写的,显然不会放过谥号。

朱翊钧从床沿边上站起身:“还没想好,正在文比、文思、文宻之间犹豫。”

历史上,陶大临的谥号是文僖。

《明谥纪汇编》中,小心畏忌为僖。

《逸周书·谥法解》中,有过曰僖。

这不是好谥。

朱翊钧还要要给自己的东宫日讲官留一些颜面的,亲自挑了三个称心的谥号。

陶大临听了皇帝给出的三个谥号,犹如回光返照一般,面色兀地涨红。

他抓着床沿,说话艰难,而显得声嘶力竭:“追补前过曰宻;追悔前过曰思。”

“陛下恼我尸位素餐么?”

成化年间的阁臣彭华,其人与同乡李孜省、邓常恩结党营私,倾轧同僚,事后追悔改过,便是谥号文思。

朱翊钧认真摇了摇头:“朕不怪你,朝官要是有老师这秉性,朕做梦都要笑醒。”

节操不亏,做好本职工作也够了。

不可能指望谁都想进步,围着皇帝团团转。

他斟酌片刻,缓缓道:“幡然醒悟,人之大善,朕只是觉得,老师掌国子监以后,比以前做得都好。”

虽然陶大临不主动,但不得不说,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朱翊钧登基后,总归比以前要敬业许多。

陶大临脸色的涨红消退了下来,喃喃道:“难怪跟文比放在一起。”

朱翊钧颔首:“择善而从曰比,比起之前,朕登基以后,老师在本职上已经做得很好了。”

“老师要是觉得前两个谥不合适,那便谥文比好了。”

好谥坏谥,也要看前人的成例。

既然陶大临介意彭华将文思用臭了,那就选文比好了——后者国朝还没用过。

至于择善而从……指的不仅是本职,更是指他朱翊钧。

这是对东宫日讲官的优待。

“随便皇帝罢,皇帝比我做得好,做得更好……”陶大临声音越来越小,“天资一等,权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