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万历明君> 124.第123章 拨乱反正,黜昏启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4.第123章 拨乱反正,黜昏启圣(3 / 5)

“才会说出‘苦当路聊萧之不置’之语。”

这话说得委婉,其实就是说,皇帝还没亲政,而张居正又赶走了高拱。

还以为是张居正大权独揽之下,为了丰满羽翼,才召他回京。

他王世贞不愿意以私情结党,损害陛下的威严,这才故意推脱。

反正不论如何,本意是好的。

朱翊钧见他这模样,也是心中感慨。

只能说,王世贞经历过替父平反之后,为人也圆滑了不少,至少说话的立场是拿稳了。

这话,大概能信六成吧。

历史上王世贞与张居正闹翻,就是因为其人书生见地,尊礼复古,认为张居正权势过盛,凌逼主上,才反目成仇。

至于其中有没有维持严嵩以来,不畏强权的人设,掺杂政治作秀成分,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有这个态度就好说——不是政治白痴,才能安心让他去办事。

而且,至少是把皇帝放在眼里了,没有太过恃才傲物。朱翊钧伸手将他扶起,板着脸道:“元辅乃是朕之肱骨腹心,王卿岂可听信谣言!?”

话这么说,就是认可王世贞的这份说辞以及其人的圆滑了。

王世贞再度认罪:“臣德行不足,竟然听信谣言,中伤元辅,万分惭愧。”

朱翊钧继续斥责:“朕闻王卿矢志著史,岂不闻考据、务真二词?”

“王卿这般轻佻轻信,朕如何放心让卿领衔兰台?”

王世贞下意识就要配合皇帝表演,继续认错。

话到嘴边,突然愣住。

兰台!?

皇帝说让他领衔兰台!?

自汉代置档案典籍之所,设兰台令史,在其间修著史书后,千年以降,兰台便是史官职所的代称。

原来皇帝叫他回京,是让他修史!

难怪前日看到中书舍人在皇帝身旁记录起居注!

这……突如其来的惊喜,让王世贞有些失措。

心中对皇帝的认可,拉高了数档。

圣君啊!

王世贞一时之间,惊讶、激动、犹豫、兴奋,席卷心头,舌头打结。

朱翊钧也不催促,悠然等着王世贞回话。

王世贞这反应,自然也在他预料之中。

这可是给王世贞量身打造的职位。

这厮没有治理地方的本事,历史上万历三年,张居正让其巡抚郧阳,一年被弹劾数次。

不是“以迂直,失权臣指,再被訾擿”,就是“动扰百姓,糜乱生产。”

可见,这种肉喇叭,就得养在宫里,批评一下时政就得了。

再说,王世贞对此必然也会十分满意。

其人本就“志在兰台”。

历史上王世贞起复,张居正给他提拔为湖广按察使,也就是正押送进京的杜思那位置。

王世贞不满意这位置,不仅不去赴任,还上疏请辞。

张居正写信去劝——“以下国之荒陋,何幸得闻云和之声,睹环玮之宝哉?”。

这样一个偏远简陋的地方来说,何其有幸能够听到您这样的天籁之音,见到您这样的宝物啊。

跟哄小孩一样,王世贞这才勉强动身。

其后还是一再写信,说张相公啊,我实在干不下去了,让我回京任职吧,我想做文书工作。

朱翊钧如今开了天眼,直接给他一步到位,把兴趣变成工作,还有什么话说?

果不其然,王世贞踌躇片刻后。

终于缓缓叩首,一拜到底:“臣闻陛下礼乐教化,耳提面命,如感承父爱,铭记于心。”

“臣受陛下圣泽天恩,恩施仁德,亦如久旱逢霖,遍润五内!”

这一拜,终于带上真心实意。

朱翊钧本是风轻云淡听着,不经意听了这话,身子差点一个趔趄。

他看了一眼年近五旬的王世贞,也不知道他那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