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知两数。
若是大罗门下能得教导者,或是有准确斤两之说,他乃太乙天仙,却是未曾有,只得凭心记此等。
二日后,他知得三两六真阳,乃何等之数,便是功成。
姜缘道:“多谢二位师弟此方所教。”
二仙童道:“不敢当,不敢当!此乃师兄所领悟,我等未曾有教。”
姜缘闻说,笑着拜礼。
二仙童忙是躲去,说道:“师兄不必行礼。”
又道:“却有一惑,我等见师兄常以与我等童子回礼,却是何故,我等宫中,若是师弟与师兄见礼,师兄却不必回。”
姜缘笑道:“我以礼待,盖因诸位俱闻道者。我以道长年数,你等行礼,所敬道也,非我此人。你等以道浅年数,我回礼,亦敬道也,非人也。”
二仙童恍然,再拜于姜缘。
姜缘不再言说,亲往中堂去,请得老君来。
不消多时,老君被真人请来,同入丹房里。
老君指定房中鼎炉,说道:“既广心你使我来,当是习全真阳气,你且与我看,三两六真阳气如何。”
姜缘不敢有误,请二位仙童配合他,一同运火候,温炉育鼎。
二仙童一个架火,一个拉风闸,使文火升起,姜缘看炉,心中有数,正等火候齐全,真阳气足三两六。
少顷间,姜缘使二仙童停下,遂道:“老君,此间鼎炉,真阳气正是三两六。”
老君闻言走上前,将鼎盖打开,真阳气扑面,他笑道:“果是三两六,毫厘不差。”
他望真人,目中尽是赞叹,果是智慧者。所悟两日,尽知真阳气。其习全外丹道,许无需多少光阴,只道此子与道缘法不浅。
他宫中修行的,不知多少,能耐炼丹者,少之又少,无缘炼丹者,只道将丹书放于身前,不识真数,无心看书,任怎劝亦不得,如真人者,无丹书亦教习全。
老君再道:“广心智慧,既如此,我当传你‘采药装药’也。”
姜缘道:“老君,此采药装药怎说?”
老君道:“广心修行金丹时,几味药?”
姜缘道:“四味,是以乌精兔髓,木液金精。”
老君道:“炮制金丹,亦需四味药,同是乌精兔髓,木液金精。”
姜缘问道:“老君,此金丹非内丹也,乃外丹。内丹时药从身中采,此外丹,药当从外采,当去何处寻?”
老君捋须笑道:“正是从外采,乌精兔髓,木液金精,天地间何其多也?此处乃是些许药材,你且看好,其中乌精,兔髓乃是主药,木液,金精乃是副药,主次之分须明。”
老君将一药盒打开,递与姜缘观看。
姜缘低头一看,但见其中有四味药,最上边乃是一些暗红砂石,其边上有些银色水珠,下边还有一些青灰色的粉类,在旁还有些褐色石块。
老君道:“此四味药,可辅以天地灵气,可成金丹也。”
姜缘问道:“老君,此四味药,难寻否?”
老君道:“说难不难,说易不易。此四味药,乃是天地间精华,下界山石间自有,以五行相生理,便可寻得。然则寻得,必以精华之部,方可取之炼丹。”
姜缘拜道:“受教。”
老君道:“采药再者便是装药。此易也,乃将四味药,依次顺序斤两,装入鼎中,此盒中有一枚金丹之斤两,广心,你既见之,当是记得?”
姜缘点头,他法性已通,自是记得药数。
老君道:“装药不可急躁,须是心静,先装乌精,再装金精,再以装木液,余者为兔髓。如此方可作数。”
姜缘道:“老君,若教装错如何?”
老君笑道:“广心,你修习金丹时,若是行错,当如何?”
姜缘答道:“身死道消。”
老君道:“炼外丹亦然,若装错,则丹败。采药装药过后,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