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
“这也是太原能够发展起来的最大原因,因为王府不计成本,不计较得失,一心扶持百姓,所以才能有今日之局面。”
“但若是心疼银子,太原还是曾经的太原。”
话罢,众人的脸上都是闪过一抹恍然之色。
手腕与魄力。
如果没有大刀阔斧改革的魄力,还有极其强硬的政治手腕,这场改革也终将成为一场笑话。
这也足以看得出,掌握经济建设发展的大方向,何其的重要。
而一手抓的细枝末节,对于百姓而言,根本起不到实际效用。
反而是会起到相反的冲突,文武百官的埋怨与百姓依旧贫苦。
想到此处,众人的眼睛又是纷纷看向了朱元璋。
要是没有记错的话,朱棡就说过,朱元璋从来不知道把握大方向,反而是只知道抓细枝末节的小事情。
而面对众人的眼神,朱元璋又是红了红脸,但一向倔强的他,此刻却是一反常态的点了点头。
这也是变相的认了错,毕竟现在看来朱元璋就算是再倔强,也无法证明自己的决断是对的。
相反,自家老儿子的所有决断,已经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并且让百姓的生活富足了起来。
这就足以证明,朱元璋今日就算是说破天,事实也摆在眼前。
况且跟自家这个犟种的儿子认个错,小时候又不是没干过,反正是在自己家里,又不会传出去,那就随便一点咯。
“老头,现在您还觉得开国之初所制定的轻摇薄赋,休养生息,还正确么?”
“或许在制度之初,您的本意是好的,因为历朝历代的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都会实施轻摇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
“但他们却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土地兼并严重,世家豪强不法乡里,鱼肉百姓。”
“就像是在这天子脚下,您的目光所及,最低也是四品大臣,能让您记住名字的大臣。”
“要么是殿中老臣,要么就是年轻有作为,可以成为大明未来的中流砥柱。”
“但在此之下,只要一府之官吏想要瞒住你,您就是眼睛瞎了,耳朵聋了,看不见,也听不着。”
“所以纵然百姓有所埋怨,内心之中对您多有抵触,可除了造反,根本没有办法让您听到他们的声音。”
“就像昔日的凤阳案子,工部右侍郎韩铎联合差役压榨劳力,可您看得见么?”
“要不是黄冈、高峰率民众举义造反,此事更是惊动了朝廷,您怎么可能知道工部右侍郎韩铎压榨劳役,从中牟取私利?”
“而这就是因为看不见,可这天下如黄冈、高峰这样的血性汉子,又能有多少?”
第143章:史上最难的开局,手拿一个破碗打天下。
“还不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那您想想,您所制定的国策,究竟是富足了百姓,还是富足了士绅豪强,贪官污吏?”
朱棡今日也不像刚回来那时,语气甚冲,反而是心平气和的看向朱元璋笑道。
洪武八年,朱元璋停建明中都。
对外宣称乃是政治考量,以及不想为百姓加重负担。
但参与在其中的所有朝臣,来自于凤阳的百姓,也都明白是为什么,但大家都是心照不宣。
造反。
而这造反的两个人,一个叫黄冈、一个叫高峰。
至于逼迫他们造反的人,一个名叫黎宏强,一个名为张道光,但这两个不过是小喽啰,根本算不上什么大鱼。
真正的幕后指使者,乃是身为工部右侍郎的韩铎,这个人也是元朝进士,也曾在元朝做过官。
建国初期,朱元璋看中了韩铎的才能,便将其一手提拔,成为了工部右侍郎。
未来要是没有这件事情,韩铎绝对可以挺进工部尚书,成为朝廷的中枢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