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死社稷。
“至于第三个泰山封禅的皇帝,汉光武帝刘秀。”
“以布衣之身起兵,历经艰辛,终成帝业,中兴汉室,其功绩昭昭,史册永铭。”
“登基后,汉光武励精图治,扫除战乱疮痍,推行“偃武修文”之策,使社会渐归安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开创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其治下,政治清明,法制恢复,经济复苏,文化繁荣,那这位泰山封禅,有何不可?”
“毕竟再造大汉,为大汉续命两百年,并且开创光武中兴,就已经担得起泰山封禅。”
“再者就是为何推崇汉光武?”
“谁不希望自家的后世子孙之中,能出现中兴之主,能出现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之主。”
“所以这位也是实至名归,但于我而言,有所诟病。”
朱棡可不管朱标怎么想,反而是继续道。
“你是说与世家共天下吧?”
不带朱元璋开口,想不通的朱标,便是不再想,反而是抬起头道。
“嗯。”
朱棡轻轻点了点头。
“的确,你与我的志向乃是与天下人共天下,而不是与世家共天下。”
朱标还是笑着点了点头。
“有所诟病,只是有所诟病。”
“但非常时期,也得用非常之法,还是那句话,人无完人,没有人真正能考虑到未来。”
“所以在当时的时期,汉光武幼师本身就出自于南阳豪族,让他充分利用这一身份。”
“联合各地的世家大族,特别是河北地区的豪强势力,如邓禹、耿弇等,为自己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无可厚非。”
“毕竟时势造英雄,能再造大汉,光武中兴,就不可否认他的能力。”
“但他也为后来埋下了太多的弊端,地方势力的膨胀,世家门阀的固化,还有土地兼并等严重问题。”
“毫不客气的说一句影响之深远,直至今日,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解决。”
“当然,这也并非是汉光武一手造成,而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端倪。”
“只是到了东汉,世家门阀制度进一步发展,士族通过察举、征辟等方式进入仕途。”
“世家大族对政治、经济、文化的控制更加显著,形成了“门阀政治”的特色。”
“特别是隋唐时期,尽管科举制度的出现为更多寒门子弟提供了入仕途径,削弱了世家的垄断地位,但世家依然在王朝中保持了相当的影响力。”
“毕竟有话说的好,王朝百年更迭,世家千年不朽。”
朱棡也是有些感慨的看向朱标道。
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消磨的就是世家与权贵,因为他们掌握了太多的资源。
甚至有左右王朝的能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的皇帝,都在想尽一切办法的削弱世家。
但为了维系王朝的统治,根本没有皇帝敢破釜沉舟,如唐末黄巢一般对世家门阀造成不可磨灭的冲击。
而且即便是如此,世家门阀的力量得以削弱,但也因为科举制度,让士绅豪强的力量,得以缓缓加强。
简单一点的意思就是世家门阀,乃是历史悠久的名门望族。
他们在政治上有深厚的根基和世代传承的特权,所以更倾向于制度化和集中于高层政治。
至于士绅豪强,主要是指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家族,他们可能因财富、土地或地方势力而强大。
还有部分士绅还具备文化教养,参与地方管理。
所以士绅豪强不同于世家门阀处于上层政治,而是体现于地方。
而在汉朝,特别是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豪强地主,他们拥有大量土地,控制地方政治与经济。
再者就是部分豪强家族逐渐发展出文化传承,形成类似士绅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