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240章 八仙过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0章 八仙过海(2 / 3)

远,有当下,有将来,治国讲究的是什么?

就是四两拨千斤!

朝堂层面要考虑,地方层面要考虑,朝堂与地方的联系要考虑,朝堂与地方的对立要考虑,天下不是那样好治理的。

牵扯到的人多了,事就跟着复杂了。

“一切都依着爱卿所言来办。”

朱由校微微一笑,开口定调道:“户部交由爱卿,朕放心!”

想在大明推行新政,让大明得以拨乱反正,就不是急的事情,必须要将过去的积弊,逐一进行梳理,使得大明能有改善,特别是牵扯到税改诸事,朱由校想的那套谋划,不适合当下的大明。

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

所以前与后之间,这个过程衔接,就需要毕自严这等大才把控好,先改善大明的中央财政才行。

第240章 八仙过海

“陛下,臣还有一事。”

在朱由校的注视下,毕自严撩袍起身,朝朱由校作揖道:“在明确永不加赋一事,臣觉得有件事,可跟着一起去做。”

“爱卿请说。”

朱由校伸手道:“我们君臣间,没有必要这样,有什么就直言不讳。”

“臣想向陛下举荐一人。”

毕自严神情严肃,抬头看向朱由校道:“如若此人能再起复,则国库之困境,或可得以纾解。”

“哦?”

朱由校起了兴趣,笑道:“爱卿想举荐何人?”

“袁世振!”

毕自严言简意赅道。

怎把此人给忘了。

朱由校皱起眉头,心底却懊恼起来,此君名气不大,在青史所提也很少,似乎就没有此人一样,可恰恰是这样,却也体现出此人的不寻常。

只一件事,从袁世振在万历四十五年,以按察使疏理两淮盐政,至泰昌元年这数载间,入太仓银2863642两,入边仓银1563624两,此外盐商还交“助辽饷银”23万余两,国库存钱利息也有11万余两,合计400多万两银子,便可看出此君的厉害。

当然此君能在这个位置上坐稳,那与在朝的李汝华,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过恰恰也是这般,袁世振在两淮盐政上,也因此得罪太多的人,毕竟触碰到了核心利益。

所以在泰昌元年就被罢免了,这事儿朱由校不知情,要不是毕自严提醒,朱由校就想不起这茬。

朱由校从御极之初做的事,就是对外对内皆抢夺时间,力争整体性的平稳,哪怕局部有动乱,但整体性的平稳基调定下,便可以利用好大义,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强军、开源、除弊,由此周而复始的压茬前行。

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

遇到麻烦,就解决麻烦。

“爱卿,你觉得钱法侍郎怎样?”

毕自严有些忐忑,他知道向天子举荐袁世振,恐此事难成,毕竟袁世振被弹劾时,可是有不少罪名的,可在毕自严看来,那些罪名都是泼脏水,目的是想将袁世振拉下马,万一天子厌恶袁世振,那他就不好说了,而在这等态势下,朱由校讲的一句话,却让毕自严一愣。

“钱法侍郎所设,乃为整顿钱法诸事,尽管钱法归户部所辖,然部分职权,也跟工部掺杂有。”

毕自严本能的回复道:“而钱法侍郎一职,则……陛下,莫非您想在朝,设盐法侍郎一职?”

可说着说着,毕自严却回过来味儿。

明明他提的是袁世振,想要整顿的是盐法,为何天子偏提起钱法侍郎了?

何况毕自严也知晓,眼下钱法诸事上,看起来没有任何纰漏,可背地里却藏着太多猫腻。

只不过现在要做的事情太多,钱法又牵连很广,这不是轻易能动的,闹不好,是要出大问题的。

“世间万事,皆不是靠急能解决的。”

朱由校双眼微眯,伸手对毕自严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