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文书史记依然保留在大明皇宫内,是有例可寻的。
这些东西看的王进头皮发麻,因为根本看不出一点破绽来,别说外人,就连他现在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为朝廷效力。
不管怎么说,第二天一早,王进手持镔铁点钢枪,身穿连环镔铁铠,骑着黄骠马,领着数百精兵来到华阴县,县令跟当地百姓都给惊动了,因为他们实在弄不清这支兵马是从哪来的,因为县衙并没有接到相关文书,但是没人怀疑对方会不会是贼寇。
第五百五十五章假戏真做
别开玩笑了,要是贼寇都这水平,他们还是趁早投降的好。
县尉受命,带着一帮捕快来到城外,率先对王进拱手道。
“在下华阴县县尉,不知将军是哪府人马?可有文书?”
宋朝虽然文强武弱,可也得看对象,区区县尉不过是从九品的地方秩官,权利真不大,那敢冒然得罪有实权的武将。
“少华山王进,李忠,率三百精兵应邀而来,这是相关文书。”王进让人将文书送到表情已经变得相当精彩的县尉手中。
震惊,恐惧,好奇,不安,茫然,种种情绪让县尉不知该作何反应,本能的接过文书,打开一看,这规格,这文笔,这印记.
放下文书,抬头看向威风凛凛的王进,还有兵甲整齐旗号鲜明的数百精兵,县尉简直如在梦中,反复看了数遍,上面依然是以少华山名义下的文书,而不是府衙。
越是体制内的,越是明白这份文书的份量,因为太像真的了,真的让人头皮发麻,加上这数百精兵,县尉整个人都麻了,于是赶忙甩锅,让王进稍等,他回去禀告县令大人。
当县令知道这件事的时候,那还顾得上县尉甩锅的行为,赶忙让人取来范文。
不论是朝廷还是府衙,下达的文书都是有范文可查的,甚至还有印章与暗记,就是提防有人作假。
你要随便找个先生,再拿萝卜刻个章,保证被人一眼识破。
那朝那代在这方面都是非常严格的,就算是饱读诗书的文人,若是不入官场,对此也是不知。
反复对照数次,除了府衙换成少华山,官印变成少华山印,这文书与范文简直一模一样,这下县令也麻了。
若是真的,简直儿戏,可若是假的,就有点太吓人了。
实际上不论是县令还是县尉都很清楚,这不可能是真的,可假的更要命。
整套文书除了格式,诸般章印也是齐备,就跟跑手续一样,需要多个部门盖章,若是不熟悉,连盖什么章都不知道。
这足以证明对方十分熟悉府衙的诸般事务,也就是说造假之人的身份绝不一般,否则根本接触不到这些东西。
如此一来,他们若是将此事上报,会不会被压下不好说,要是落到幕后之人手里,怕是药丸。
数百兵甲齐备的精兵就在城外,这跟刀架脖子上有什么区别,所以他们根本不敢往深了想。
相互对视一眼,两人心里都有数了,明白这场戏该如何唱下去,那就是假戏真做,哪怕是假的,他们也要给演成真的。
原因很简单,从对方的表现来看,显然还没有撕破脸的打算。
只要对方不撕破面皮,大家自然相安无事,可若是他们不知好歹撕掉这层布,华阴县拿什么去阻挡数百精兵,拿脑壳吗?
丢了城,他们就算逃过一劫,事后也得掉脑袋,可若是假戏真做,顶多是失察之罪,虽然会丢掉乌纱帽,可至少能保住一条命,所以该怎么选,不难做出决定。
更何况两人心存侥幸,若是能把这件事糊弄到任期结束,他们就算完美逃过一劫。
不过想要把这场戏演好,还得有两个人的配合才行,否则没法演。
所以两人接着把县丞与主薄请来,把事一说,选吧。
选个屁,被拉上贼船的两人还能怎么选,只能帮忙假事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