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情绪共享
引气入体后,新弟子们依旧住在原来的院落。江文枝在城主女儿离宗的次日,便迫不及待地搬进了那间采光最好的正屋。白霜没有去争。
她很清楚,从练气初期到筑基,通常需要七八年光景,其中大半时间都要耗费在搜寻筑基灵物上。筑基的品阶高低,往往决定了修士一生的上限。练气期是打基础的阶段。修士需要不断吸纳灵气,同时修习心法运转周天。按照宗门规矩,新弟子入门满一年后,需参加一场考核比试。这场比试并非简单的擂台较量。天清宗讲究因材施教,丹修展示炼丹控火之术,器修演示炼器手法,剑修则需演练剑招……只要能展现一年所学,皆有机会被内门长老看中,收为亲传。
若是连外门弟子都当不上,便只能苦熬到筑基。但若无师长指点,单凭自己很难寻到合适的筑基灵物。一旦筑成下品的“浊基境”此生便注定与大道无缘,只能在宗门做些杂役差事。
正因如此,所有新弟子都铆足了劲修炼。
白霜却并不急于求成。她先去了藏书阁,准备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心法。作为刚入门的外门弟子,她只能在第一层挑选一本玄阶功法。她在浩如烟海的典籍前站了整整三日。
最终,她的目光落在了一本名为《赤金诀》的古籍上。书页泛黄,边角略有磨损,显然曾被多人翻阅。但扉页上那行小字却让她心头一震:“金不伤火,火不蚀金,刚柔并济,方得长久。”这正是她需要的,既能发挥金火双灵根的凌厉,又不至反噬己身。白霜轻轻抚过书脊,指尖触及一道浅浅的剑痕。不知是哪位前辈留下的印记,此刻却像是一种无言的传承。
光有心法自然不够。白霜很清楚,想在一年后的比试中脱颖而出,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那日坊市闲逛时,她在一个积灰的角落发现了一摞《天清剑诀》。泛黄的封面上墨迹斑驳,售价仅十块下品灵石。摊主见她驻足,懒洋洋道:“开山老祖创的剑法,门中弟子人手一本。”
她毫不犹豫地买下了。
至于没有老师教她?宗门广场上那群晨起练剑的师兄师姐就是最好的老师。从此,白霜的生活变成了三点一线:天未亮便跟着剑修们挥剑三千次,晌午去饭堂狼吞虎咽,深夜才拖着酸痛的四肢爬回屋子。辟谷丹她试过一次,那寡淡如嚼蜡的滋味让她再不肯碰第二回。饭堂的热汤面虽只是凡俗食物,但热腾腾的蒸汽扑在脸上时,她才觉得自己还活着。江文枝曾想故技重施。某夜故意在她窗前摔碎瓷盏,却连半声呵欠都没换来一一白霜累得连睫毛都没颤一下。后来江文枝才从杂役口中听说,这丫头每日练到昏厥,都是被师兄们扛回来的。
“小丫头,骨头还没长硬呢。“最严厉的剑修师姐某日拦住了她,“再这么练,小心变成矮冬瓜。”
白霜低头看着自己磨出血泡的虎口,没敢说昨夜梦中都在背剑诀。转眼一年将尽。
《赤金诀》第一层"金火同息"已然纯熟,灵力流转时不再有灼烧经脉的痛楚。她的剑招依旧是最基础的劈、刺、撩,但剑锋所过之处,隐约有金红交织的灵光流转一-那是她偷偷将《赤金诀》融入了剑势。“别急着学花架子。“大师兄某次晨练后叫住她,屈指弹了弹她的木剑,“剑修的路子,是把每一式基础剑招都练成自己的道。”她望着师兄腰间那柄青光凛冽的本命剑,忽然明白了为何《天清剑诀》人人可学,却鲜少有人能真正悟透。
新弟子考核那日,天清宗的试剑台上飘着细雨。白霜抽到的签号靠后,便静静站在廊下观战。前面上场的弟子们大多演示些除尘诀、覆雨术之类的小法术,可即便这般简单的术法,失误者仍十有八九。高台上的长老们眉头越皱越紧,有位长老甚至直接闭目养神起来。“二十七号,白霜。”
她踏上青石台时,细雨恰好停了。初春的风掠过她束起的发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