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再谈议和的事,没问题吧?
这个道理,肯定没错。
可问题是,辽国这些年收赵宋王朝的岁币也太多了。
《澶渊之盟》签订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5年),截止到去年洪武元年(1101)年为止,赵宋王朝都一直在给辽国岁币。
若粗略计算,在这近一百年间,赵宋王朝给辽国的岁币总数如下:
1005年至宋仁宗时期增加岁币前,每年绢20万匹、银10万两,这一阶段约持续40年(宋仁宗在位时间为1022-1063年,以1045年增加岁币计算),则绢的数量为20万匹×40=800万匹,银的数量为10万两×40=400万两。
增加岁币后到洪武元年,约56年,每年绢30万匹、银20万两,绢的数量为30万匹×56=1680万匹,银的数量为20万两×56=1120万两。
综上,赵宋王朝给辽国的绢总数约为800万匹+1680万匹=2480万匹,银总数约为400万两+1120万两=1520万两。
而这还只是本金。
算上利息的话,绢最少也得3000万匹,银2000万两。
这么大一笔财富,不论对任何王朝来说,都绝对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
更为关键的是,这还只是和谈的先决条件,后面还有战争赔款什么的。
这加一起,只怕就是天文数字了。
萧勃迭和左企弓忐忑不安地回去以后,苏辙欲言又止。
可话到嘴边了之后,苏辙看了看周围扬眉吐气的人,都在那诉说:
“这岁币尽是我大宋百姓膏血,却被胡虏巧取豪夺近百年!今我大军兵临城下,正是洗刷屈辱之时!”
“此前,胡虏欺我大宋无人,方敢行这强盗之举,今我大宋中兴,合该讨回他胡虏欠我大宋的岁币!”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今我大军连败胡虏,又围住他陪都,困住辽主,他勒索我大宋百年之债,也该还了!”
“岂止还债,许他胡虏做初一,就许我宋人做十五,今他战败,就该给我大宋战争赔款,还要给我大宋岁币,对了,还有和亲,此皆胡虏惯用勒索手段,也教他尝尝这屈辱的滋味!”
“燕云十六州自古便是我汉人疆土,被他胡虏强占二百年,今我大军压境,正该一并收复!”
“……”
见此,深知士气可鼓不可泄的苏辙,将他想说的有可能会影响士气的话,又给咽了回去,准备回头单独面见赵俣时,再跟赵俣说,让辽国一次性还回来这么多岁币,有些强人所难,不如先让辽国还回一半,甚至是三成,剩下的慢慢要,省得将辽人逼得狗急跳墙。
苏辙有顾虑,张纯可没有顾虑。
等赵俣回到后堂,张纯立即迎过来,说:“官家有些操之过急了。”
赵俣问:“此话怎讲?”
张纯说:“辽军虽然屡屡战败,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今他内有坚城固守,外有数之不尽勤王之师,若官家徐徐而图之,必如温水濡蛙,久而蛙毙。”
听张纯这么一说,赵俣也意识到,自己有些要狠了,这有可能激发辽人的斗志,让他们负隅顽抗。
赵俣想到了靖康之耻时,金人对赵桓君臣的勒索,那才是教科书一般的压榨手段。
张纯跟赵俣简直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她对赵俣说:“官家可先给辽人一些希望,以免他等困兽犹斗……”
第一百七十九章 赵俣的赏赏赏
果然!
张纯给赵俣出的主意,就是金人勒索赵桓君臣的翻版。
一旁的李琳听言,说道:“何须如此麻烦,只要打下燕京城,城中一切皆归官家所有。”
张纯一翻白眼,说道:“用我之法,何止可得燕京财物,辽上京、辽中京、辽东京、辽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