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只是,说到奉旨,"钮祜禄氏话锋一转,“宫里的嫔妃这样多,也就只有宜嫔你得了皇上的旨意,可见宜嫔你是很得圣上之心的。”“既得了宠爱,总不能就这样安心受着,既然要协理宫务,那么后宫嫔妃心思不稳,人心浮动,宜嫔是不是也应当为皇上分忧,让皇上能够顺心顺意的处置前朝事务,不为这些小事烦扰呢?”
锈莹瞧了瞧嫔妃们抖擞精神的模样,淡淡的目光扫过众人,没有人躲闪她的目光,倒像是都等着这一幕。
诱莹道:“敢问皇后娘娘,后宫嫔妃如何心思不稳,人心浮动了?”钮祜禄氏高坐皇后之位,微微垂下一点眼皮,看着诱莹:“你既是众嫔之首,自然后宫众人要以你为榜样。人人得修后妃之德。这说的不仅仅是样貌家世,自然还有德行,能否令后宫嫔妃信服。”“宜嫔,本宫与你直言,宫中若有得宠的嫔妃,这是众人之幸,能侍奉好皇上,谁都是高兴的。可若有人想要专宠于前,这就犯了众怒了。”“你该懂得谦让,莫坠了你众嫔之首的名头。”原来真东西在这儿呢。
宫中嫔妃人心不稳,心生怨怼,要是普通嫔妃,压下去了事。至于庶妃贵人之类的,压根就没有什么太大的胆子闹事。也就是高位嫔妃,或者直说了,是皇后受了冷落,皇后心生不满,才会让后宫人心不宁。
皇后不能承受后宫中人的议论,皇后要用公理人心当众讨伐锈莹,这是于公于私,为己为人的大好事一一后宫嫔妃看来,皇后娘娘和她们是站在一起的。锈莹一人,成了众矢之的。
锈莹忽而就想起在五台山上的时候,后来太皇太后常常看向她的那个目光了。
原来是这个意思。
锈莹忽而福至心灵,忽而有一点能体会到孝献皇后当年的处境了。得宠成那样,就被所有人针对。
日日风霜刀剑严相逼,便是成了皇贵妃的孝献皇后,还要苦兮兮的问顺治爷,若一口气不来,往何处安身立命。
这是人家合伙要把人逼死了。
锈莹怕吗?锈莹不怕的。
她又不修佛。
“皇后娘娘口才这样好,臣妾倒是想和皇后娘娘辩一辩。”锈莹闲整笑道,“皇后娘娘说后妃之德,臣妾想说皇后之徳。”锈莹指了指自己的耳坠子,言笑晏晏,“后妃要谦让,皇后当友爱嫔妃。可是宫里规矩使然,只有皇后能用东珠做耳坠子。皇后娘娘若是友爱咱们这些人,不如磨了上十颗的珠子出来,好好做个吊坠送给咱们,这也是娘娘友爱嫔妃的美德了。”
“到时候臣妾怕不是要写个十篇八篇的文章出来传扬后世,让万世百姓都知道皇后娘娘是万世典范。”
旁人几是目瞪口呆。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居然连皇后都要这样阴阳怪气的调侃。“哦对了,才将娘娘夸赞安嫔敬嫔识字聪明,又说用惯了她们,若是娘娘看不中臣妾的文采,可以让安嫔与敬嫔来写文章,保证合娘娘的心意。”这话叫安嫔敬嫔一阵脸白脸红。心中颇为不乐。其实细算起来,安嫔敬嫔是识字,也是读过书。但是比起诱莹能读书还能在慈宁宫里得了太皇太后给皇上写的字帖练字的程度还是差很多的。
宫里人人都知道,宜嫔能读会写,除了蒙文不会,其余的都是很不错的。而且现在人家开始学蒙文了。
这么一比较,安嫔敬嫔哪比得上呢?
这两个怎么也想不到,宜嫔亲自打下来的巴掌来得这么快。“你一一”真是不可理喻。
钮祜禄氏知道诱莹是个难缠的,没想到这么难缠。钮祜禄氏看了嫔妃们一眼,有几个人躲闪她的眼神,佟妃那里倒是看着她,却丝毫不打算帮忙。
钮祜禄氏的目光又落在了安嫔与敬嫔的身上。安嫔接收到了皇后娘娘的消息,决定先出面为皇后娘娘找回场子。安嫔说:“你休要胡搅蛮缠。皇后娘娘让你谦让嫔妃们,难道说错了么?”“你这样善妒,本就是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