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满意地笑了:“嗯,所以第七天,你逃亡的路上;你身上有多少粮食?”
苏明随意地给出一个数字,“可能是1石,可能是5石,也可能是10石,甚至更多;但更多的是钱财,可以兑换粮食!”
李时珍轻轻点头,“是的,你使用了非法的劳动,也就是抢劫——从而提高了自己个人的【生产力】,以此来让自己身上的粮食增多;从而你会活下去。”
“现在,大家理解了吗?”
此话一出,学生与夫子们顿时如遭重击,满脸不敢置信。
突然间!
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最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
顾名思义,就是提高作物,提高经济、提高一个国家一切能提高,对人民有利的创造过程。
李先生用最简单的【抢】诠释了概念。
苏明抢了别人的海量东西,就等于非法提高了个人的生产力。
第34章:科学技术是提高生产类的唯一标准
这瞬间,所有人都明白了。
王权双眼放光的问:“先生,我明白了;如果我们整个大明的老百姓,都去抢海外的人,甚至抢草原上的敌人的粮食和土地。”
“这样一来,我们是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积累大量财富,从而提高了每个人的生产力;然后就变成了【社稷生产力的整体提高】。”
“之后,我们就能安稳一段时间,对否?”
杨修紧跟其后,“当整个国家的生产力都提高后,百姓也会安居乐,随之跟着增长;那时候数不清的问题接踵而来;扩张土地...至此,战争又会跟上来了。”
苏明连连点头,“是,解决一个问题还有另一个问题;当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世界就安定了。”
听到这话,江哲有些蒙。
“老李,不得不说;你对生产力三个字简直是吃透了啊!”
“正儿八经的【生产力】可是——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
“从横向看,生产力分为个人生产力、企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
“从纵向看,生产力分为短期生产力和长期生产力;若从层次来看的话,生产力又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
“这么大的一个学问,被你三言两语讲完了呗?”
李时珍微微一笑,“是的,你们都很不错,领悟力很强,这个也有专业名词:叫做【短期生产力】。”
“抢,财,人、地;是来的最快的提高【生产力】的方式之一。”
“若,抢完了呢?”
“把附近敌人都抢完了;海外敌人也抢完了;然后呢,大明老百姓得吃喝用吧?”
“最后都消耗光了,杨修说的不错,然后大明人口增长了;又没钱又无粮,又没有布匹牛羊了;那该怎么办呢?”
“难道跟草原游牧民族一样吗;去抢;可是我们已经抢完了呀;没有什么再给我们抢了呀!”
此话一出,苏明,杨修,王权众学子们陷入了沉思。
他们理解,抢是来得最快的,但也是最不稳定的!
但若要长期稳定提高生产力...
难,需要疯狂地种植;种植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
总之百姓需要制造一切所需要的;直至完全富足即可!
然而...
制造就离不开工坊、人力、物力,等等等等。
学子们渐渐的沉默了。
我们现在还不是官呢;为何李先生总把我们当官来培养呢?
室外的苏岳,常斌,赵才、吴院长等人都在苦思。
他们理解这一切该如何破局。
但是,感觉,无法提高。
大明是农业文明国家;以农为本。
若不以农为本,那该以什么为本呢?
看到这些,江哲面露感慨地摇了摇头,“这就是封建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