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秦国企(3 / 5)

与硬麦转化成了老少皆宜的养生美食。”

“陛下英明又怜悯庶民,知道豆食、麦食虽好,但是生产制作豆粉、麦粉的石磨却不能轻轻松松地走进所有庶民们的家,但是所有庶民们又都需要用到石磨,故而陛下圣诏,自今日起将会从国库内专门拨一笔钱,在天下诸郡每个里内都为庶民建造一间官方石磨作坊并且在作坊内的墙壁上公布石磨、铁锅的图样与一系列麦食、豆食的制作方法。”

“如果有钱的人家可以自行去寻找石匠订做石磨专门放在家里使用,买不起石磨的人家则可以等官方石磨作坊正式建成后自行背着家中的麦子、豆子到化坊内由作坊人员帮忙加工、制作,到时只需要根据麦子、豆子的重量掏出相应的加工费即可。”

一听“官方石磨作坊”,关外的移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呢,人群中的老秦人们就各个惊得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地面面相觑。只因为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律一直都在鼓励农耕、严厉打击商贾,关东六国内毗邻东海的齐国因为有鱼盐之便,国内的商业氛围是最浓厚的,而在最西边的秦国,这片土地上几乎就没滋养出什么大的商贾。老秦人们一代代都是这样过来的,已经完全熟悉这种“极其重农万分轻商”的国风了,着实是没想到有一日竞然会亲耳听到陛下要拨国库的钱在全天下建造“场坊"的事情,天下每个里都建造一个场坊的话这得要花掉多少秦半两啊!这不是朝廷要开官商吗?

心中太过震惊了,秦人们忍不住争相讨论起来了这闻所未闻的事情。一个身穿绿衣的中年韩人听着身旁人的交谈声,忍不住视线下垂,在心中快速计算了起来,这份投资倒是不小,看着前期朝廷花费了一大笔钱,但等场坊建成后却是天下独一份的买卖。

如今七雄之地上所有人口加起来差不多有两千多万,能订做石磨独自家用的人不超过十分之一,即便余下的人每人每年在这场坊内只花费了一枚秦半两,一年下来国库就有将近两千万的秦半两入账!嘶一一这种如此赚钱的好点子到底是谁想出来的?!秦国重法、法家轻商,中年韩人越想眉头就拧得越紧,他绝不会相信这个实用、赚钱、还能积累民心的金点子会是嬴政和他底下那一群高傲的法家臣子位想出来的!

[难道是朝堂上又出高人了吗?]

中年韩人不自觉攥紧了垂在身侧的两只拳头,将两只手捏得青筋直冒、骨节咯吱咯吱的响。而在他四周的老秦人们却都喜气洋洋、七嘴八舌地开始向上的老里长提问关于场坊的各种问题了。

比如一一

“里长,若是石磨作坊修建起来后,那里的石磨是从少府出来的吗?”“对!作坊内到时用到的都是少府石匠们精心制作出来的精品石磨。”“额滴个乖乖呦!那陛下这回可真是要花不少钱了嘞!”“是啊!是啊!不过,里长,那石磨作坊的地址是由咱们本里内的人自己选的,还是上面的人定下来的啊?”

“亭长昨日说了,陛下的圣诏言,天下诸郡每个里内的石磨作坊都由本里的里长带着里民们在自己里内商议决定选址,等选址确定后,先由里内集资将作坊建造出来,随后里长拿着本里所花费的具体账单报给上一级的亭长,亭长审杉无误之后,将会把账单报销,分发少府的石磨,到时里长可带着石磨与国库补偿的秦半两一起回到里内,将石磨安置在场坊内,再根据集资名单把获得的补偿钱一一还给本里内的庶民们。”

听到要先集资建造场坊,老秦人们心心中也都没有生出别样的心思,还理解的点了点头,毕竟商鞅变法、城门立木之后,老秦人们从上到下的规则意识都是很强的,明白只要上面能这样说肯定就会把钱返还给他们的,秦律严格而且有层层相扣的上下级监督、连坐的条文,他们也不用担心会有人胆大包天地在昧着良心贪钱,故而一个个都眼睛亮亮、喜气洋洋地商量起来了场坊选址和本里宣传墙建造的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