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却过得不如外国人安逸?就拿他们一家来说,想过上安稳生活,最终还得委身于洋人的庇护。为什么?
年纪小的她想不明白,只有满腔悲愤。
后来,她在上海上学,学习了更多知识,才慢慢明白了很多以前不明白的道理。
这些外国人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安逸生活,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国家。再后来,上海也不安全,他们全家不得不继续迁徙。离开前她特意去了那家路过几年却从来没进去过的咖啡店,也学着那些洋人要了一杯咖啡。
服务员问她要什么咖啡,她也不懂,随意指了一个洋鬼子说:“跟他一样的。”
没多久,服务员端来了她点的咖啡。
一喝进嘴,就苦得她差点吐了出来。
这么难喝的东西,那些洋人竞然这么爱喝,可见也是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年轻的付老夫人,只能以这种方式来让自己心理平衡。听奶奶讲起过去,唐明丽笑着笑着心酸了。要感恩以血肉之躯守护这片土地的先辈们,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安稳的生活。
可能意识到自己无意挑起的话题有些沉重,付老夫人连忙又说:“今天喝这咖啡也不苦,是不是在中国久了,洋人难喝的东西也变得好喝了?”唐明丽顺着付老夫人的话告诉她咖啡变得不苦的原因,“我加了我们中国的鲜奶,可能是被我们中国的牛奶同化了。”“是吗?我就说嘛。“付老夫人乐了,大口喝了起来。喝着咖啡,回忆过去,聊聊现在,展望未来,时间不知觉过得飞快。直到听到拍门声,聊得正起劲的几人这才想起,今天可是有客人要来。付母第一个起身,快步走去开门。
打开门后,付母先是笑着喊了声姑妈,随后声音凝滞了。唐明丽看出有蹊跷,也赶忙走过去,待看清门口的情况,也愣住了。原来姑婆昨晚说的′他们,是这么多人啊。除了她本人外,还跟着七个年轻男子。
当然了,这个年轻是和付采萍的年纪比。这七名男子看上去,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都有。
随着人陆续进来,本来笑容满面的付老夫人也开始有些傻眼。这几人当中,好些连她都不认识呢。
怎么回事?
今天带了那么多人上门,付采萍其实也有些窘困,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介绍。“这是我大姑子外甥的儿子,这是我大嫂娘家大哥的表弟的大哥…”一圈介绍下来,哪怕是最年轻的唐明丽,也一个都没记住他们是什么亲戚,只知道这帮人是采萍姑婆夫家亲戚就是了,有些还是蛮远房的亲戚。这种关系,正常来说是肯定轮不到在这样的日子特意上门拜年的,但今天却来了,可想而知肯定不止拜年这么个事。来都来了,还能赶人不成?
付家人只能硬着头皮接待。
本来很宽敞的客厅,在众人一一落座后,显得非常拥挤。唐明丽选择帮婆婆泡茶,付辞则陪在付老夫人身边陪着聊天。在厨房洗茶杯的工夫,付母和唐明丽聊了起来,猜付采萍带这么八辈子打不着杆的亲戚上门是什么意思。
求付家办事应该不可能,付采萍可比任何人都清楚付老爷子什么性格。既然不是求他们家办事,那会是什么呢?
付母想不通,唐明丽也想不通。
不过今日唐明丽倒是对爷爷的不讲人情有了新的感触。做到爷爷这个位置,还真得这样才行,不然不是帮不完的忙,就是迟早被这些上门求帮忙的人连累到。
说完这个,付母又想到另一个问题,一脸愁容小声问唐明丽:“怎么办哟,来这么多人,中午吃什么?”
早早起来准备的菜肯定不够,不过也没什么,冰箱里还有很多肉。但问题是突然来这么多人,付母整个人都乱了,忽然变得不会做饭了似的。唐明丽其实也在想这个问题。
要煮这么多人的饭菜,真怕煤气炉都烧坏。不过,她很快想到了什么,心里有了主意。“年前我们一起去副食品店买调料,我不是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