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除非(3 / 4)

“在此之前,小殿下讲了格物致知的道理,以格物讲解做了神奇的粉笔黑板,而后便开始讲述人民。”

“奴怕陛下等得着急,另外指派了内侍留下打听,奴先回来与陛下禀告。”李世民潜神默思,好半响才有一下没一下地叩动桌面。先是标点墨水,后是粉笔黑板。

承乾做事实在太有条理,就好像他已经有了计划般,这之后都是在一步一步推动……

李世民忽地叹气,罢,暂且先由着他吧。

将疑问压埋,李世民的心思落到了内侍讲述的详细的格物致知之上。李世民挑眉,本以为承乾所言格物致知有个新解已是不易,没曾想他居然直接运用到实践上了。

难怪,牛痘,产钳乃至雪橇车细究都可以和格物致知沾边,想来承乾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思索格物致知相关的理论了。不过目前承乾格物,格出来的并非儒学大道,而是真切摸得着看得见的实物。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单往小了格,这一点恐怕会引来其他大儒质疑。只是尽管这个学说不成熟不完善,但李世民依旧能看出这四个字背后的巨大潜力。

“格物致知。”

李世民忽而敛目一顿:“那么以格物致知推断,人民…”“那么以格物致知推断,人民便有新解了。”李承乾踩着木几写着板书。

竖着写真的太不习惯了,新标点用起来也是浑身不舒服,李承乾轻叹。“荀子有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隋朝短短三十七年而崩,我知道总有人会说是炀帝没有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得罪了门阀世家,那未免太瞧不起人民了。”

“自隋大业七年知世郎王薄的反扑开始,江山动荡狼烟四起,没有他们一个个蚶蟀撼大树般的存在撼动王朝根基,又哪来我们李家"从容'入场扛起义旗?'“不若,不过杨玄感旧事。”

促使一个王朝而灭的中坚力量永远是百姓。李承乾看史书喜欢李世民的原因从来都是他短时间内弥合天下于百姓大益,是他天纵英才身先士卒,而非一个贵族身份。这话是不是太直白了?

李泰冷汗都要下来了,李丽质同样攥紧双手。作为皇子公主最先学的就是王朝初创的历史,谁不知道武德年间前朝各处都在吹捧李渊眼光毒辣,一起兵便能直入关中定鼎天下。可照大兄这意思,是在戏谑李渊“揽"了一层如王薄窦建德等人的功劳吗?“啧,人民……

“青雀,粮食从何而来?”

李泰一个激灵:“农夫啊。”

“丽质,绢帛从何而来?”

李丽质咽咽口水:“做纺织的妇女匠人。”李承乾轻笑:“可是遍身罗绮者,又有几个是养蚕人呢?”“欲究事物之理,我们先从格物开始。”

“你我都是不事生产的,可偏偏享尽荣华富贵。”“自格物入眼,这一切都是无法顺利推出的。”“按着我先前定义的类推之言,钱粮本就出自人民。”李承乾于这些方面从来都是克制非常,他想要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但他不会傻到直接将上下五千年总结的道理不加修饰地和盘托出。时代不对,反而是一种愚蠢。

李承乾说着似是而非的话,但更多的还是在暗中完善他的格物致知的新儒学。

因为接下来继续格物所能得出来的正是孟子那句名言。“故而孟子有言,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民非寒门士子高官贵族,民亦并非一种物资,而是耕种土地切实创造粮食的农夫,是创造绫罗绸缎钱财的任何百姓。”“若无人民,不过重蹈隋朝覆辙。”

“若无钱粮,难为维系一朝大国。”

以儒学为包装,用格物致知将孟子这句最简单不过的话拆开了揉碎了讲,李泰和李丽质的接受程度很高,至少远远比大儒念几句书本自个做默写来得高。“哈,结束了。”

像是一个开关,李泰与李丽质皆是恍惚起身,若有所思地盯着眼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