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贫苦人家生了大病,病情罕见求到了孙公跟前。”
“孙公二话不说就跟了过去,叫我来告诉殿这回只怕是来不了了。”李承乾沉吟。
说起来中国中医的发展实在是一波三折叫人感慨。宋以前,中医的发展虽然缓慢,但一直是有进展的,甚至于解剖的相关经验也有了大概。
但是在宋以后,科举儒学纸张的发展催生了大批量的读书人。但官就那么多,剩下的总是要找出路。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口号便应运而生。
这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情。
大量儒生的涌入催生了医学教育行业的需求。所以过去略显混乱的医学标准用药标准有了朝廷牵头的统一修订标准,过去不外传的医方也显露于世人跟前。
这对医学的传承来讲是极好的。
但凡事过犹不及,医学在儒学的影响下已经不单单是纯粹的医学了。本该是务实的医学朝着务虚的道路越走越远,阴阳五行天人合一逐步融入医学乃至“鸠占鹊巢”,形成了中医中一个著名的派别一一儒医。从务实变得玄学,不得不说实在是相当遗憾。李承乾倒是不担心这个,他的科学早就披着儒学的外表在古代混得风生水起,就算日后医学再如何走偏,也不至于如后世宋朝一般走向纯粹玄学的道路。他最担心的反而是解剖的相关事宜。
这方面想要在古代推进,实在是太难太难了。李承乾并不清楚医学,只是靠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兜底对人体和医学有着最粗浅的了解。
但是唐朝中后期并非没有人体解剖的雏形,固然这事惊世骇俗,甚至称得上是违反律法,但是想要推一推并非没有可能。在这个时候,李承乾无比感谢自己的身份,能叫他做事的阻力少上很多。今日孙思邈不在,他得再寻个合适的机会与孙思邈和李世民商议商议。再如何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是贯穿了千年的话语,解部剖…放在当下必定会激起不小的反对。
这种事情在彻底做出决定之前还是不要拿出来说的为好。故而孙文元话落,李承乾面上并没有其他表示,只说自己知道了。孙文元也不在意,陈蓉与宋夏至见状道:“不知殿下今日叫我们齐聚东宫是有何要事?”
吴工匠和黄娘子跟着点头,一双眼眨也不眨盯着李承乾。李承乾半点不着急,看了他们几人一圈后才道:“先与我说说当下民间的各种情况吧。”
这句话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顾十二皱眉:“殿下,您不是一直买着各地的月报看消息吗?对民生也是多有关注,问这个做什么?”
吴工匠与黄娘子心直口快:“是啊,我们知道的还不一定有殿下多呢。”李承乾却摇头,语气平静:“不,我想知道的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民生。”“我也不是要你们仅仅与我说情况,我还会隐瞒身份与你们亲自走一遭。”众人惊诧。
陈蓉想着往日李承乾的作风,迟疑开口,酝酿了好半天的措词:“殿下莫不是想要知道我们这些行业当下的情况?”陈蓉造纸制墨甚至活字印刷都有涉猎,在读书方面的相关行业可以说是都有参与。
宋夏至一心追求医道护理,但是对平常医学知识的宣传她也从不落下,月月都会去附近的村子花时间讲明白最简单的知识。于护理一道,渐渐有了产业的雏形。
孙文元,他不仅是当下做制水泥制得最好的商家,更是握着一手冶铁技术,回长安后指导了许多铁匠。
人又机灵讨喜,帮着李世民与大商家间做捉钱令史牵线搭桥。为朝廷聚拢了不少钱财。
不论是在宫中还是在民间,他的名声都是不错。吴工匠与黄娘子更不必多说。
两人一个是匠人,士农工商四个字里占一个工。一个追求纺织一道,是男耕女织中不容忽视的织一道。纺织的产业相比过去,随着工具和作物的发展,已是有了不小的变化。可以说,他们五人所擅长的都是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