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要说什么时候开始?我印象里贞观时期就有了吧,松州之战互有摩擦,最后走文成公主入藏收女婿的路子。
总体来说这段时间大唐北方薛延陀、西北西突厥、东北高句丽,大唐边境压力还是蛮大的,后续贞观时期吐蕃基本是属于老实的那一挂,也是稳了几十年的和平。
2L:要说吐蕃真正崛起,我印象里应该是从高宗朝吐蕃吞并吐谷浑开始的吧?
3L:还得是天时地利人和啊。吐蕃崛起的时候是青藏高原气候最适合生存的时候。另外也不用太贬低吐蕃。
吐蕃虽然留给大众的印象就是奴隶制,但是高原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非常多样,用现代的话来说吐蕃就是一个多民族联邦政权。不过这个多民族各部落,可谓是把双刃剑了。
这些后世网友的分析与他和李世民的分析大差不差。李承乾粗略扫了几眼,沉吟片刻后打出回复。【我真的是大唐太子殿下):我印象里吐蕃就算崛起之后,真正的猛人不多,但是质量还不错。禄东赞的儿子论钦陵这位反复和大唐在安西四镇拉扯的狠人真的是吐蕃军事崛起绕不过去的存在。
但说到底,唐朝人上高原有高原反应,吐蕃人下高原同样会不适应,二者互有胜负,其中在安史之乱后双方都是处于一种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地步。地理部族是吐蕃的巨大优势,但是反过来想也是巨大劣势。青藏高原养活的人口从来不多,吐蕃巅峰时间其实更多人口是分布在河西陇右剑南青海四川川等地的。
但一旦衰落呢?那就是陷入无休止的内战。所以,如果设想一下if线,唐高宗没有决策失误太过关注高句丽百济而忽视吐谷浑被吐蕃吞并,高宗后大唐没有经历后续那一连串的政治斗争余波导致无力维持疆域,李隆基也没有亲手养出安史之乱,会不会一切就都不会不同了?随着佛教的引入,吐蕃内部的教派斗争越来越激烈,是不是可以提前百年仿照明清用宗教对其产生影响控制?
@青天,不知道大佬是个什么想法。
洋洋洒洒打了那么一段,李承乾又顺着方才打字的时间重新梳理了一下对吐蕃政策的思路。
在唐朝以前,青藏高原从来没有养出一个如此庞大又如此强大的政权。而在唐之后,吐蕃与唐朝前后脚暴毙,青藏高原也再也没有出现过曾经的辉煌。
所以先前他在弘文馆翻阅书籍查找资料的过程并不顺利。他的心中有隐约模糊的概念,却无法将其串联成线。李承乾盯着早就熄屏了的手机兀自陷入思考。军事震慑,宗教相争,扶持他族……
直到特别关注的推送传来,李承乾被重新亮屏的手机吸引注意力。【青天):是你啊,我还以为你已经退网了。他居然还记得自己?
李承乾笑笑,但随即反应过来,就他从前那个蹬鼻子上脸和他吵架的劲头,咳咳,青天想忘记自己才难吧。
【我真的是大唐太子殿下):我已经改邪归正了,大佬这一回能跟我心平气和探讨探讨了吧?
奇怪的是青天沉默了好几分钟,才回复了一句意味不明的话。【青天):你这几年在干什么?
李承乾蹙眉,但念着他或许是好奇自己为何突然诈尸,也没有多想。【我真的是大唐太子殿下):啊,前段时间忙着结婚。12L:历史板块的青天大佬认识这个楼主,楼主谁啊,最近几年根本没看过这个ID。
13L:不知道。不过我对于楼主的if线设想蛮感兴趣的,蹲一波大佬的回答。
青天沉默的时间更加久了,久到李承乾怀疑这家伙是不是睡着了的时候,他终蹦出一条不长不短的回复。
【青天):吐蕃的巅峰期其实没有多少年,纯论军事抛开地利,其实根本是比不过同样巅峰时期的大唐的。
所以从军事角度其实可以不用那么焦虑,更何况如果if线中唐朝有更进一步的武器进步,比如火药什么的,那么军事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