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杨正山不再任事,过个十几二十年,那他对朝堂的影响就会降低甚至消失。
到那时,杨正山现在的威望再高,也于朝廷没有任何影响。
就如现在宁国公府和常平侯的那两位老祖宗,朝堂上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存在,又有几人还记得他们。
“哈哈,虎父无犬子,朕早就听闻明诚修为了得,哈哈,有明诚承袭爱卿的爵位,那是朝廷的福气!”
“此事朕允了!”
延平帝笑道。
杨正山道:“臣谢陛下隆恩!”
“谢陛下隆恩!”杨明诚也跟着拜道。
随后杨正山又与延平帝闲扯了几句,便告辞离开了皇城。
等他们走出皇城,坐上马车,杨正山掀开车帘看了看皇城的午门。
忠君吗?
恭顺吗?
这些都有!
杨正山对大荣还是有一份忠诚的,毕竟他以大荣臣子的身份生活了二十年。
这二十年间,他为大荣立下了不少战功,而大荣也给了他荣华富贵。
特别是承平帝,杨正山一直心存一份感念。
承平帝对他信重有加,承平帝为了他打破了不封爵的底线,虽然封爵是前太子操作的,但当时若是承平帝不同意,他也不会获得爵位。
所以杨正山还是很感激承平帝的,甚至当时还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触。
直到现在,他依然觉得承平帝是个好皇帝!
但也仅此而止。
对于延平帝,杨正山就没有那么深的感情。
虽然他与延平帝接触的更多,但是延平帝始终无法真正触动他的内心。
今日卸下爵位,也就意味着他自己与大荣的因果结束了。
他不认为自己欠大荣的,他为大荣培养了很多武者,培养了十余万精兵强将,为大荣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些应该都足以偿还大荣给他的荣华富贵。
他望着午门,有些出神。
延平帝没有做看错杨正山,杨正山对大荣确实没有野心,但是他却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他只看到了延平帝,却忽略了杨家的子孙后辈。
杨正山却很明白,杨家的强大必然会催生出一些以前从未有过的野心。
杨正山没有这些繁杂的野心,但是杨家的子孙也会都没有吗?
或许现在没有,但是未来谁说的准。
“儿孙自有儿孙福!”
杨正山缓缓合上了车帘,轻轻叹息一声。
杨家子孙的野心已经在萌发之中,第一个表现出了的是杨明志,可惜杨明志的野心还不够大,他只想着建功立业,他的经历和思维还限制在大荣朝廷之内。
至于第二个?
杨正山不知道会是谁?
杨家第三代有七个男娃,那杨家的第四代将会有多少孩子?
二十还是三十?
这么多少年英才,背靠一个强大无比的家族,他们会不会滋生出称王称霸的野心?
答案是肯定的!
说不定到时候孙儿们还会把他这个老祖宗给拖下水。
想到这,杨正山轻笑着摇摇头。
“爹,陛下是不是对咱们家有所不满?”
突然,杨明诚开口问道。
杨正山诧异的看着他,“你为何有这样想法?”
杨明诚神色有些阴郁,“爹要将爵位传给儿子,陛下都没有挽留爹!”
杨正山看着他,脸上的笑容又多了几分。
“或许吧!”
老子把爵位传给儿子,看起来似乎很平常的一件事,但实际上对杨家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因为自此以后杨正山身上既无官职也无爵位。
他现在只是靖安侯府的老太爷,不再是声名赫赫的靖安侯。
连杨明诚都对此感到有些不满,更不要说杨家其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