镖局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生意一单接一单。
不过,镖局现在只有顾平安与武松两个人走镖,云娘也只能推掉了一些,尽量挑选近一点的地方先维持着。
招募镖师一事,也提上了日程。
这天,顾平安从郓城走镖回来,进城不远,见到街边站着一个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身高七尺五六,脸上长着一大块青记。
他的手中抱着一把刀,刀鞘上插着一束草标。
草标,乃是源自民间的一种传统标志,意思是待售物品。
如此一来,就算不用叫卖,过往行人也知道那是有人在卖东西。
顾平安心里一动,冲着小四道:“等我一会。”
“好!”小四点了点头。
于是,顾平安走到那卖刀汉子身边,微笑道问了一句:“这刀要卖?”
汉子点了点头:“对!”
“敢问开价多少?”
汉子回道:“这是在下的家传宝刀,一口价,三千贯!”
“三千贯?这么贵?”
汉子解释道:“阁下有所不知,在下这刀不比一般,第一,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吹毛断发;第三,杀人刀上不见血。”
“哦?如若真是如此,那的确称得上是一把宝刀。既是家传宝刀,想必阁下也非泛泛之辈,敢问阁下如何称呼?”
汉子拱了拱手道:“在下杨志,因脸上长了块青记,故得一诨号青面兽。”
果然是他!
顾平安当即回了一礼,笑道:“原来是杨制使,久仰久仰!在下四海镖局顾平安。”
杨志乃是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故而顾平安称之为杨制使。
杨志忙着再施一礼:“原来阁下便是大名鼎鼎的顾镖头,失敬失敬!”
“杨制使不必多礼!”
顾平安伸手轻轻一托。
随之又问:“杨兄,既是家传宝刀,为何要卖?”
“唉!”杨志摇头叹了一声,苦笑道:“在下也是迫不得已。三年前,在下奉命押运朝廷花石纲,却因遇上了风浪在黄河里翻了船。
在下虽逃得一命,却不敢回京复命,只得远避他乡。
后来朝廷大赦,在下方才去到东京,倾尽家财四下打点,想要恢复原职,却被高太尉那厮一再刁难,差点将在下投入大牢。
万般无奈之下,在下一路流落到此,盘缠早已用尽……”
“原来是这样!杨兄眼下可有去处?”
杨志苦笑着摇了摇头:“四海为家,走到哪算哪。”
顾平安心里一喜,抬手一拽杨志:“杨兄,既然有缘遇上,走,咱们一起去痛痛快快喝上几杯。”
“可……”
“杨兄,刀不用卖,留着防身,有什么事咱们喝完酒再说。”
“好吧!”
顾平安又冲着小四喝了一句:“小四,你先回去,我陪杨兄去喝几杯。”
一顿酒,直喝到天黑时分。
这时,顾平安方才道出了自己的意图:“杨兄,既然你眼下无处可去,不如暂时留在我们镖局,他日有了打算再离开也不晚。”
闻言,杨志有些为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