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上告密。
长孙无忌亲自接见来人,赏了一笔钱,请他帮忙监督自己的继兄,来人欢天喜地的走了。
不过长孙无忌要是今天才知道继兄的小算盘,也就白当这个宰相了。事实上,从李孝常踏入长安,试图与太极宫通信的那一刻,他就收到消息了。
然而,当两人登上族叔长孙顺德府邸的时候,饶是胸有成竹如长孙无忌,也有些坐不住了。
长孙顺德接待了李孝常和长孙安业,却也有自己的盘算:“当年晋阳起兵之时,太上皇对我有知遇之恩,如今太上皇身陷宫闱,我原不该坐视不理,可是当年我被征兵役逃亡之时,是当年的二公子,如今的陛下收留了我,这更是一机大恩。”
他沉吟片刻,一脸为难:“这样吧,您二位今日所谋之事,我一概不知,若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我力所能及之处,也一定帮忙,如何?”两人对视一眼,知道这是个滑不丢手的老滑头,必定不会出什么力了,甚至于等两人费劲巴拉的将太上皇救出来,他还会冒出来抢功呢。但两人也不敢得罪他,只能悻悻的走了。
等两人走后,长孙顺德迫不及待的回内室去,搂着刚刚出生的宝贝女儿,稀罕的不得了。
他从来都不是什么很有立场和原则的人,当初会跟着李渊起兵,也是被逼得没法了--他本来就是逃兵来着,吃了李家几年的粮食,当了李家几年的门客,自然要出力。
幸而结果很好,李家顺利的在长安扎了根,还统一了天下,他也靠着元从之功做了开国元勋,也算是一朝翻身了。
然后他就躺平了,靠着国公的爵位俸禄,做了左骁卫将军,没了早年在李家庄园的谨慎,三不五时的贪点宫里的钱财,日子过得很舒服,也攒下一份家业留给子孙。
直到堂侄女婿发动玄武门之变,他本来一直在观望,直到看到太子的人头,他立刻参与进去,领着下属和秦叔宝合兵,气势磅礴的向着秦王余党而去。然后他就喜提一千二百户食邑,真的是超级捡漏王了。如今堂侄和义安王也打算整个夺门之变,他还能说什么呢,当然是继续观望等待捡漏啦!
他搂着柔软的小女儿,望着窗外的天光,轻声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是不是呀?”
小丫头吐了个泡泡,作为对阿耶的回应。
就这样,在一个悄无声息又万众瞩目的凌晨,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及其外甥统军元弘善、监门将军长孙安业打开了玄武门,迎进了义安王、利州都督李孝常,他们手持兵戈,互说符命,约定迎出太上皇李渊,共享富贵。真是令人激动人心的场面啊!如果几人一转身,没有看到身后的秦叔宝和长孙无忌,那就更好了。
高妙英闻听此事,默默良久。
长孙嫣好整以暇的望着母亲:“怎么,要我给三哥说说情么?”高妙英红着脸:“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他做出这样的事,险些害了你和女婿,死有余辜,我怎么还能叫你去求情呢?”长孙嫣总算痛快了,她长出了一口气,反而有了主意:“若叫他就这样被处死了,我这个皇后还有什么颜面?”
李孝常的谋反案并不难处理,李孝常、刘德裕、元弘善等元凶家中男丁一律斩首,女眷没入掖庭,长孙顺德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是与李孝常等人过从甚密,坐罪免官。
只有长孙安业,李世民有点犹豫,他是一直挺讨厌这人的,当初把岳母和妻子内兄都赶出家门,害妻子过了好几年寄人篱下的日子,此时正是报仇雪恨的好机会。
但这是谋反的罪过,他怎么说也是妻子的亲哥哥,虽非同母也是同父,要真这样给他定罪处斩,妻子的面上也无光。他犹豫了半响,也不敢下决断,只能先回家,看看妻子的意思。等皇帝回了丽正殿,同皇后一讲,皇后当即表态:“此乃国事,妾为后宫妇人,安敢预闻政事。”
又来了,皇帝头大如斗:“你说过的,我安排你娘家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