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见妻子唏嘘,更过意不去:“我给他个实官就是了,反正都是我说了算。”
长孙嫣立马说不行:“国家只有法理制度,官员升降不能全凭一己之好,否则怎么服众?而且表哥是外戚,更要避嫌了。”她又想起一个事来:“我堂叔的案子怎么样了?我先说好了,要是他真贪污了,该罚就要罚,不要看我的面子,我说认真的。”长孙嫣的堂叔长孙顺德,当初也跟随参与玄武门之变,与秦叔宝一起击讨李建成余党,因此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赐其食邑一千二百户。按理说他地居外戚,功即元勋,位高爵厚,足称富贵,偏偏在阴沟里翻了船。
他在监督奴仆做事时,发现数奴联合偷盗宫中财宝,依法应将这几个奴仆斩首示众,但他收了奴仆们进献的贿赂一一些丝绢和金银,他便将这件事压下来,放过这几个人。
他平素行事多放纵,不遵法度,也不将此事当回事,偏偏不知怎么被翻了出来,叫许多大臣知道了,要交给有司法办,下狱治罪。李世民听妻子提起这事,立马一脸得意,拍着胸脯道:“你放心吧,我已经把这件事压下去了!”
长孙嫣顿时充满了警惕:“你怎么压下去的?”要不怎么说她丈夫是个人才呢,李世民也不想将此事闹大,让妻子没脸,灵机一动,在宫殿上当众赐给长孙顺德几十匹丝绢,美其名曰以愧其心。大理少卿胡演不服,进谏道:“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恕,奈何又赐之绢?”
李世民早就备好了说辞,摆手道:“人生性灵,得绢甚于刑戮;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大臣们听了都无语,知道皇帝是铁了心要庇护长孙顺德了,也不敢再说什么。
毕竟皇帝严肃起来是真挺吓人的,胆小的大臣面圣的时候都吓得说不出话来。
长孙嫣听丈夫得意的讲完,还补充了句:“他们都被我说服了,没一个人反驳我。”
她无奈扶额:“你是不是又板着脸吓唬他们了?”李世民立马否认:“我哪有?”
长孙嫣撇嘴:“你肯定有!我不是说了让你和颜悦色一点嘛,你老这样凶,他们都不敢跟你进谏了。”
夫妻俩总结过隋炀帝杨广亡国的原因,其中的重要一点,就是不听谏言,言路闭塞,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杨广就是暗的那个。杨广,一款非常好用的亡国错题集。
李世民没得反驳,只能悻悻道:“我就长这样嘛,没办法,我也想和颜悦色一点,好难的。”
长孙嫣也发愁,一转眼睛想了一招,伸手往丈夫身后指了指:“月奴来啦。”
李世民立马回头,脸上笑出一朵花来:“我大闺女来啦!”但在他身后却空无一人。
长孙嫣立马趁机按住丈夫的嘴巴,往两边一边亲了一下:“以后你见到大臣,嘴就咧到这儿。”
李世民适应了一下弧度:“这样吗?”
“别咧这么高,再自然一点。”
“那这样?”
长孙嫣看了看,点头道:“这样还行,没那么吓人了。”李世民又反复练习,适应了一下,总算找到了最佳弧度,真是巨大的进步。长孙顺德的事情就这样不轻不重的揭了过去,夫妻俩都以为是他自己行事不谨慎,并没有当回事,但接下来的事情,却立马叫夫妻俩生起了警惕。贞观元年六月的寻常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受诏入宫,开启他美好的一天。
去年玄武门之变,他出力最多,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可真是八面春风,志得意满。
如今他亲妹妹是皇后,外甥是太子,他今年不过三十岁,已经是吏部尚书,着实是未来可期了。
长孙无忌进了宫,要上东阁门找妹夫去,监门校尉刘文良一见到他,立刻喜笑颜开的迎上来,奉承道:“国舅爷今日来的好早。”无忌笑道:“陛下传召,不敢怠慢。